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6日

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 走好雷山特色发展之路

—— 访中共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游美昆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通讯员 雷山轩

“省党代会召开之前,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这是继新国发2号文件、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黔东南州获得的又一重大政策支持。”近日,中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游美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雷山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锚定雷山资源实际,用好“桥头堡”战略引擎,整合全县资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发展茶叶、天麻等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一主导四围绕”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雷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雷山县全县上下做好政策学习及宣传宣讲,深刻理解打造“桥头堡”的功能定位,吃透“桥头堡”支持政策内涵。加强与省、州发改委对接,强化与大湾区的沟通,加快制定“桥头堡”的“施工图”。以佛山市顺德区为突破口,争取雷山更多优秀干部赴大湾区挂职锻炼,积极对接劳务输出、消费帮扶、人才交流、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和合作发展关系,加强与大湾区各领域人才交流合作。从优势资源出发,突出旅游、康养、民宿等产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方式,不断把大湾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吸引过来,把雷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转换出去,努力构筑“桥头堡”功能。

抓住“桥头堡”政策机遇,推动旅游产业化大提质。抓牢抓实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向集康养、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模式转变,建设党校与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开发研学旅游、康体养身、房车营地等高端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业态不断优化升级。强化旅游宣传营销,把握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发展机遇,加快与国华文旅集团共建全域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在东部地区大力唱响雷山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带富行动,在充分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留得住“乡愁”的基础上,通过旧房改建与部分新建相结合的模式,统一规划、统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旧房改造提升,打造出一批精品民宿、乡村博物馆、特色产销馆,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

抓住“桥头堡”政策机遇,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发展。集中力量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中低产茶园改造,大力提升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促进茶叶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化;加快推进万亩天麻基地建设,积极申报乌杆天麻制种专利技术,创建天麻“药食同源”试点。集中力量做强农业品牌,始终坚持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打造雷山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持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用好“银球茶”“乌杆天麻”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响“苗侗山珍·茶麻菇稻·蜂蜜黔求·高山流水”品牌,推动黑毛猪、蜂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扩大规模,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抓住“桥头堡”政策机遇,奋力推动特色轻工业大突破。大力发展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工艺品,研发打造茶衍生品、天麻饮片、鱼酱酸系列产品等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通过“旅游必购商品”销售提高农特产品加工转化率。发挥雷山县作为黔东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后方基地优势,集中精力建好“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合作。针对旅游商品加工和茶叶、天麻、鱼酱酸等农特产品加工业已初步具备打造完整产业链的条件,大力培育或引进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延伸发展配套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链完整的特色工业产业。

抓住“桥头堡”政策机遇,推动特色山地城镇化大提升。深入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交通、信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抓好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把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与推动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推动城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依托文化旅游带动“夜经济”“步行街经济”等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加快打造陶尧“康养”旅居小镇、莲花旅游小镇,把县城做强,辐射带动周边城镇、乡村协同发展,形成众星拱月、相互支撑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游美昆说,雷山县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方向和目标,牢牢抓住“桥头堡”政策机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雷山高质量发展。

--> 2022-08-06 —— 访中共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游美昆 1 1 黔东南日报 c194818.html 1 牢牢抓住“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 走好雷山特色发展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