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7日

田园织锦绣 山乡迎巨变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顾慧明 铁源 朱庚奇

夏秋之交,行走在黔东南大地,只见平坦的村道延伸至家家户户,高效农业大棚里绿意盎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州乘势而上,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全州干部群众持续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大暑过后,走进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板冲家庭农场,只见漫山遍野青翠葱郁,牧草、花生、辣椒、玉米等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农场的主人杨长海正在割高粱草,为养殖的肉牛准备“午餐” 。

“我们的牛吃的是我们自己种的草,不喂饲料,一头牛一天大约要吃20公斤草料。用鲜草喂出来的牛肉质好,比市面上的牛肉一公斤要贵两块多钱。”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家庭农场主杨长海告诉记者。

塔山村生态良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开办家庭农场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5年,喜欢养牛的杨长海借助塔山村四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创办了一个以肉牛养殖为中心,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家庭农场,闯出了一条“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劲头”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目前,杨长海的家庭农场养殖肉牛21头,利用从村里流转来的30多亩土地种植牧草等,村里昔日的荒地披上了绿装,摇身变成了“绿色银行” 。

近年来,我州各地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1年,黄平县新州镇学坝村被列为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之一。该村通过申请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252万元,用于庭院美化、污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串户及串组路改造、规划改善民房等。如今,走进学坝村,黑瓦白墙间,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门前繁花相衬,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现在修好了串寨入户路,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住起来都觉得舒服了很多。”聊起村里的变化,学坝村村民李先贵高兴地说。

美丽乡村不但要外表美,还要有产业支撑。2019年,学坝村得到帮扶单位中国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建成黄平首家大型水上乐园“学壩·山泉水世界”,2021年营业收入29.7万元。今年,该村对原有的水上乐园项目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网红桥、蹦床、沙滩、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紧张有序推进中。

除了水上乐园,大棚有机蔬菜、“十里人家”农家乐、电子商务等产业项目也相继发展,解决了该村100余人就业问题,发放劳务费近50万元,学坝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在锦屏县,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为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全县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美丽庭院”示范户开发庭院特色,种植花卉、绿化庭院、美化家园等,以小家庭院之美助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变得更美更靓。

为了坚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我州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聚焦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全面开展“回头看”,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以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同时,紧扣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州11个省级试点规划建设项目241个均已完工,完工率100%,已完成建设投资金额约2.6亿元;43个州级试点村规划建设项目680个,项目开工565个、开工率83.1%,完工375个、完工率54.51%。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清晰地记录着我州追赶超越、攻坚克难、高歌猛进的每一个瞬间。如今,在新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桥头堡”实施意见精神的引领下,我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和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坚决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黔东南大地徐徐展开。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2-08-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073.html 1 田园织锦绣 山乡迎巨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