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六中学 潘 早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一人主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在音乐课堂上也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音乐课堂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趣味和生机。真正有趣的音乐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进行参与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更加放松和投入,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才能更好地被音乐所熏陶,并且在熏陶中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堂也要有所转变,教学的目的也要进行调整和变化。教师不能只是在注重于对学生音乐的学习,而是要注重整个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不断革故鼎新,教育领域的高速发展已经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上了日程,我国现行状态下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音乐教育虽然不属于应试类教育的重点,但是其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观察力、组织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具有不可取代性。在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规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家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是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将改变国家整体素质。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方面有着不可衡量的一个关键性作用。音乐教育通过其特有的技巧和表达方式,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感知,来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欣赏教育充实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亦能开阔学生视野,不仅对学生的情操进行了上行性调节,还对学生的创造力作出了感知性培养。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学不仅综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还让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他们在某些方面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掌握生活的审美学。我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告诉我们,音乐能传递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绪,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的了解,也能品味出不同的情感。每个音乐都有它的来历,教学中通过对音乐戏剧化背景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认知,使他们在世间百态中体会音乐的情绪处理。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初中生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简单的认知,因此学生在选择学习一些事物的时候,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所以也可以说,兴趣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呈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兴趣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坚持不懈,保持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能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愿意更为主动、更积极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备课的环节,要能够结合学生目前的情况,设置适合学生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对讲授环节设定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不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被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所吸引,保障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告别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模式。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当下非常流行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流行音乐作品逐渐渗透到本节课所要讲述的知识点。此外,教师也要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和教材中的内容相互融合,为学生选择一些有趣的内容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转变对音乐课堂的态度,增加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挖掘教材当中的审美元素
教师可以重点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力度和旋律的掌控,进而便可以有效地考量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洞察能力,促使学生用更为敏捷、锐利的眼光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获得更为深层次的发展,有效地感悟到音乐作品当中包含的深刻内涵,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充分领略音乐模式和音乐内容,更为有效地领悟音乐当中包含的美育元素。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万马奔腾》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此首歌曲挖掘素材当中的音乐之美,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熏陶教育,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美好,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层次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且仔细地聆听马儿奔跑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自觉构造相应的画面,增强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满足其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悟万马奔腾场面的宏大、壮观,同时体会音乐作品结合各种各样的乐器所展现出的音乐美,引领学生走入生活当中,将自己的艺术素养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各种事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为学生挖掘素材,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审美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确如何鉴赏音乐作品。
(三)通过情境还原,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情境美
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创作当中,有很多作者都会在自己的作品当中隐藏特定的情境,这种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作者在创作音乐过程当中的心路历程,更能在音乐所隐藏的情境当中找到独特的情境美。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尝试还原隐藏在音乐当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当中感知到音乐独特的情境美,从而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欣赏“丰收锣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金秋十分麦田硕果累累的场面与劳动人民辛勤收割麦子的场面,结合教师语言的引导与音乐的播放,为学生还原出包含农民丰收喜悦的秋收情境,进而使学生从情境当中感受到音乐的情境美,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探究新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模式
教师需要积极对音乐欣赏课堂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音乐课堂中缺乏师生间交流互动的教育局面,用合理的方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以增强互动的方式打造良好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获得良好体验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时,音乐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经典的新疆舞蹈演出视频做音乐课程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并在播放后询问学生的视频观看和音乐聆听感受,学生表示音乐听起来让人感觉跃跃欲试并且也想加入到跳舞的行列中去;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青春舞曲》的音乐,同时向学生介绍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旋律节奏特点,并带领学生学习新疆舞蹈的舞步和舞蹈技巧;最后在舞蹈学习完毕后由音乐教师负责伴奏,学生则跟随旋律一起配合着进行舞蹈,师生共同创建出活跃有趣的音乐课堂氛围。音乐教师在音乐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再一次畅谈对音乐的认知和体验,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表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了彼此间友谊的加深,而且还感觉到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打破了传统枯燥单调的音乐欣赏课堂模式,还能在促进师生关系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的教育一直提出,对学生的教育要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方面进行发展。尽管音乐不是一门主流学科,但是音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情感更为丰富,让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自身先做到对这门学科的重视与严谨,逐渐地使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