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二十五小学 翁 雪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兴趣,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分析教学现状
乡村小学相比于一些城市的小学,学校设施较为落后,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没有专业的绘画工具,如画板,颜料、画笔等等。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科普。
乡村小学上学的学生都是留守未成年人,这些孩子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饮食起居,而这一辈的人一辈子都在劳作,他们的思想不免老旧,他们认为只要把书读好,有一个满意的成绩,将来考上大学就是有了出息,像美术这样的艺术课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不重要的。当这种思想被反复提起时,便就像诗中所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自己的思想,也随之认为美术课程是不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对美术教育缺乏重视程度,久而久之也会打击美术老师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师资力量的流失,恶性循环。
二、找寻改善方法
乡村小学不如城市小学设施先进,但是比城市小学更贴近大自然,学生对于自然的感受更为直观与强烈。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制定专属于乡村小学的美术课。学生需要参与其中,主动进行思考,贴近自然,感受大自然四季变换的美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对于艺术来说最重要的是感知,只有感受到了美,才能表达美,因此学会感知是尤为重要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感知才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村落间、田野间进行写生,只要一支铅笔就可完成。利用现有场景与资源,开展适合乡村美术教学的活动。
三、打造特色课堂
在核心素养背置下,乡村小学美术课程首先要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美术教学重回正轨,要从乡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美术教学,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美术课堂,从而实现乡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升学压力,一些基层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态度越来越功利化。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和外语考试成绩,千方百计增加这三门课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尽量限制和减少艺术课的课时,使艺术课的课时得不到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美术教师逐渐否定了美术课程本身,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乡村年轻家长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关注小学儿童的才艺学习,可见艺术教育在乡村教学有一定的转机。因此,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要有重塑美术课程的决心和自信。与城市不同,乡村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校外艺术教育、艺术知识和技能较差。因此,乡村小学特色艺术课程应从培养兴趣,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只要有强大的内功,学生才会更加专注,投身于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早期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多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丰富的图片或实物材料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欣赏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而言之,对于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特色课程是需要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实验才能找到适合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美术教育对于刚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好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题,还能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起爱国情怀,这对学生今后价值观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笔者将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