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舒万模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和岑巩县全面落实中央深化东西部协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巩固成果”“乡村振兴”为载体,共担政治责任,携手并肩奋斗,用好用活双方优势资源,按照“三水所有、岑巩所需、双方所能”,在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方面共同发力、深化协作,聚力推进岑巩“四化”建设,推动东西部协作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发展,实现互动双赢。
资源互补互惠,构建协作“共同体”
就业输出实现“稳增收”。把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举措,积极搭平台、送岗位、促就业。在三水区成立劳务联络站、劳务输出基地,设立“岑巩人社”公众号,开展专家送技能、企业送岗位活动。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300人,推动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召开东西部协作招聘会2场次,有组织劳务输出1137人,帮助就近就业1589人。
产业共建增强“再造血”。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坚持东企西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今年新引进落地企业3家,往年度引进及今年新引进有新增投资企业11家,新增投资额1.53亿元。采取“资金+资源”方式共建产业园区2个,入驻企业9家。围绕全省十二大特色产业和全州“两茶一药”产业规划,共建农业产业园,打造“一园多区”格局,投入帮扶资金4373万元,建设形成2830亩油茶黄精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区、茶叶加工区。
消费协作打开“新门路”。立足好货更需好营销,在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产品展销等方面广泛合作,让岑巩优质农特产品变畅销热卖商品。在佛山市华侨城“黔货出山”经营点开设农产品展销中心,三水区开设黔东南农特产品直营店,今年新增消费帮扶专馆1家,累计共有消费帮扶专馆5家、专区1家助力展销岑巩县特色农特产品。东部省份采购、帮助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7948万元。
人才培育建设“双高地”。围绕打造“黔东教育高地”“黔东医疗卫生高地”目标,坚持走出去学习、引进来提升,互派4名党政干部、15名专技人才挂职学习、跟岗锻炼,加快补齐发展的智力短板。协作开办乡村振兴、教育、医疗专题培训班11期900人,为岑巩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双高地”建设,提速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智力支撑。
聚焦创新亮点 打造协作“新样板”
学习三水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推动三水区乡村振兴经验向岑巩县复制推广,佛山驻岑巩小组从项目的前期调研到规划编制再到示范村建设,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联合政府深入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多方收集意见建议,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群众实施+佛山援助+财政补助+社会帮助”的方式,在推进“厕所革命”等项目中,发动当地群众主动投身到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中,让群众有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立救助基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水、岑巩共同探索设立防贫返贫保障机制,构建防贫帮困救助政策体系,设立岑巩县防贫救助基金。印发了《岑巩县防贫救助基金保障管理办法(试行)》,按照“突出重点、额度管控、合理补助、持续稳定”的救助原则,管理和使用防贫救助基金。基金实行专账专管、专款专用,针对性用于解决岑巩县的监测对象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含意外事故)等情况致贫返贫问题。目前,已募集三水区社会各界爱心捐赠基金共67.28万元,已发放救助金19.49万元,受益突发严重困难户16户,脱贫不稳定户12户,边缘易致贫户11户。
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东西协作。积极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构建爱心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联系机制,紧紧围绕“岑巩所需,三水所能”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制度优势,积极调动全区各界力量助力岑巩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功动员佛山市6家陶瓷企业联合向岑巩县捐赠价值318.89万元陶瓷和卫浴产品,支持岑巩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推岑巩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498万元,在岑巩县4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实施友好社区创建、全民健身和亚坝农贸市场项目,对公共设施设备、社区道路进行完善,对公厕等进行无障碍改造,修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等,提高移民小区服务功能,促使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配套进一步完善,惠及小区脱贫群众4174户185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