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8日

岑巩县:

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本报讯(通讯员 周燕 杨慧 陈昆)盛夏时节,在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生产加工车间,机器不停运转,20多名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拌料、装袋一派繁忙的菌棒生产场景。

“我做一天有110块钱,爱人在菌棚当技术员,月工资有四五千元。”正在食用菌生产加工车间拌料的胡丽平,来车间工作三年了,胡丽平说,家门口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不仅让夫妻俩成功变身“工薪族”,也照顾了一家老小,在家就业也不比外出打工差。

新场村土地集中连片、气候适宜、水质优良。立足资源禀赋,新场村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建基地、延链条、聚集群”的总要求,深挖优势潜力,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蓄动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

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依托贵州思淼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技术及市场,2018年,总投资2100万元,建有125个大棚、一座冷库及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厂房的食用菌产业项目在新场村落地投产。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模式自建市场主体,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核心,打通食用菌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为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效果,公司从浙江聘请了一名有着3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技术员全程蹲点指导,确保食用菌种得好、有销路、见效益。目前,香菇及灰树花产业已取得成效,木耳产业尽管还处于菌棒生产阶段,但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前期宣传、依托技术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打通的销售链等,现已有铜仁、浙江的收购商主动联系,洽谈木耳收购事宜。

聚焦增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优势,如今,新场村已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让群众在多环节就业增收,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目前,新场村种植香菇180亩(1亩=0.0667公顷)、灰树花20亩、即将种植木耳40亩,今年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70万元左右,年带动务工8000余人次,共需支付工人工资80万元以上。

--> 2022-08-08 岑巩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083.html 1 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