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09日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 凯里市湾水初级中学 吴国富

新课改不断推进之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因此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使历史教学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要想得到保障,自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准确认知,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灌输式、表面形式的教学手段,从历史本质出发来展开历史教学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历史课堂效果,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发展。为此,本文也有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为例,对如何有效看展历史教学展开的反思与探讨。

一、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观念问题

纵观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历史这一门学科的价值与功能尚未形成有效认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轻视历史教学价值的滞后思想观念,这也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历史学科教师而言,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期间,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准确认识历史教学课程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应试等导向来展开历史教学优化,这样才能让历史教学得到有效改善,可是就实际现状而言,部分历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没有将历史课程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二)课程体系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历史教材内容也开始呈现出了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因此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全新教学方式,可是从物质准备以及时间条件等多方面来分析的话,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合作探究法为例,其主张学生学习主体性以及自我构建,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研习与准备,可是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分析的话,却明显没有做好这一项工作,这也就直接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造成了影响。

(三)教学方法滞后

教学方法会直接对历史课堂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受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如今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还是会存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课堂上是以检查背诵、新课讲解、划重点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学方法滞后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之一。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要想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定要及时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新课改、素质教育要求来及时改变历史教学思维模式,树立起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发展与提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评判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会合作,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球的教学观念,主张在教学课堂上强调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多样化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关系。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一定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思想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历史课堂环境中主动思考、探索与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让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历史课堂学习之中。

(二)适当提升课堂趣味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期间,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也十分重要,而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适当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首先,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转变教学语言,讲解时适当加入一些网络流行词汇,借由这一方式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及时转变教学内容,在教学课堂中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让历史课堂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直观且生动,这样历史课堂自然能够因此而变得更加有趣,而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鸦片战争”教学的时候,即可在教学课堂中直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源,借由这一方式来直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生动鲜活的例子,这样整个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兴趣也能得到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三)还原历史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许多先进的科技手段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生动灵活和资源的丰富,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生动的历史画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中获取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深刻体悟,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鸦片战争”一节内容的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虎门销烟”的影视画面,还原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知道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当涉及一些历史方面的问题时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质疑心里,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静态的课堂动态化,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具体的问题设置,教师要让问题情境化,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背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节内容时,老师展示了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描述一下:第一幅图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二幅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在这些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激活,产生了交流学习的欲望。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身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要求来展开探索与创新,在教学行动中强化自身反思水平,以反思来有效改革,优化历史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把握,同时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认知。

--> 2022-08-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108.html 1 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