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六中学 朱方楠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中考发生了多次变革,考核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实践表明,通过实施体育中考制度,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体育工作,促使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加显著。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质,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体育中考改革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体育教学。
一、体育中考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自2000年以后,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强调体育中考实施的必要性,并明文规定体育中考必须纳入初中生毕业成绩中,此举大大推动了体育中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传统的体育课相对于其他文化课程来说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体育中考改革后分值不断加大,大部分省市的体育中考分值增加到50分,使得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体育课的课程环境越来越好,体育课被主课教师占课的情况越来越少。
二、体育中考背景下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充分调动学生体育热情
在中考体育下,为了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育课堂上引入趣味化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指引学生开展中考体育必考项目“200米跑”训练时,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控制跑步过程中的呼吸节奏、步频步幅配合等知识,在训练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内容,要让学生意识到 200米跑的完整技术涉及起跑、起跑后加速、弯道跑、终点跑等,跑的距离有所差异,在技术上也有一定不同,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地分配体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命名为“黄河”与“长江”,两组学生间隔 100米站立,教师喊出“黄河”以后,“长江”小组快速追“黄河”;喊出“长江”以后,“黄河”小组快速追“长江”,被抓住的学生则需要简单的惩罚,如深蹲、俯卧撑等。通过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 200米跑训练,先让学生感受步频步幅配合要点,在此环节,学生不需要过快,但是必须保证跑步节奏良好配合,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200米跑的方法。发展爆发力练习、柔韧性练习、专项耐力练习、动作速度练习等都可以采用游戏和多样的练习手段以及多样道具来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和参与热情。
(二)运用大课间渗透体育中考项目练习
积极利用大课间渗透体育中考项目的长跑、跳绳、身体素质练习等,既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打造实效大课间,又加强了体育中考项目的练习,从而提高体育中考成绩。
1.长跑纳入大课间。中考项目中女生 800 米、男生 1000 米是规定项目,由于训练方法比较枯燥、单一。现在基本又是独生子女较多不愿意吃苦,导致训练效果不佳,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差。从而此项目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最烦恼的项目,让长跑融入大课间,充分发挥长跑健身功效的同时也提高了中考成绩。
2.跳绳编入大课间。体育中考的跳绳编入大课间,针对体育中考跳绳的要求进行分组计时跳绳、计数跳绳和花样跳绳。例如制作跳绳的10分钟音乐,在这段音乐的前2分钟计时跳绳让学生熟能生巧,提高耐力并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跳的个数;通过放松音乐调整进入3分钟计数跳绳并记录自己每天跳的个数;此时跳绳特别好的学生到指定位置进行5分钟花样跳绳表演,其他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跳长绳和绕圈跑跳。这段音乐结束大课间的跳绳就结束了。
3.身体素质练习进入大课间。打造实效大课间,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恰当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例如,在大课间其中一个模块练习中,安排男生的俯卧撑或女生的仰卧起坐以及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练习。
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影响非常显著,其比较符合新课标所规定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根据最新的体育中考政策,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要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将其发展置于首位,推动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身体素质共同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