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懿) 近年来,榕江县积极推广“稻+鱼+蛙”生态种养模式,既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又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产业增效、促农增收。
在车江坝区水“稻+鱼+蛙”共生产业示范点,水稻田边上的养殖池里,一个个膘肥体壮的牛蛙游来游去。这片面积57亩的示范田由榕江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共生种养模式,能够让蛙消灭稻田里的害虫,鱼则以稻田中的杂草和牛蛙的饲料残渣为食,而水稻又以鱼粪为肥,形成了绿色循环生态农业。
榕江县农业农村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周晋介绍:“稻鱼蛙综合种养是利用蛙的养殖效果和鱼的养殖效果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个产业,达到环境友好、资源共享的效果。”
“稻+鱼+蛙”共生养殖是个技术活,每天除了正常的给牛蛙和鱼喂食外,还要随时察看水温和生长情况。“公司聘请我来这里养蛙,管理中要注意观测水温,水温要随时调节,这里水源很方便,我们喂料的时候都是定时定量。”管理人员吴国文说。
由于管理得好,牛蛙质量和产量都不错,亩产达到300公斤。目前,示范田里的第一批牛蛙在7月初已经出售,第二批牛蛙已经开始喂养。周晋说:“目前市场上的销售效果很好,今年5月份我们进了第一批蛙,到7月中旬的时候我们已经销售了第一批蛙,第二批蛙我们是从7月初开始进,预计在9月份可以销售。”
据了解,通过这种共生种养模式,牛蛙1年可以出栏3次,加上鱼和稻谷的收益,亩产产值有望达到13000元,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增效增收。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