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竹林镇中心幼儿园 刘燕归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幼儿对日常事物或现象的探究精神。因此,幼儿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实施游戏化教学,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科学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
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把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放在首位,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现象的科学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要注重对幼儿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的培养。与此同时,“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的形式或手段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学会学习,使孩子感受更多的乐趣。
二、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科学教育游戏氛围
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文字或者其他事物时,幼儿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但是幼儿会对直观形象的图片或动画产生兴趣,这有利于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例如,幼儿都喜欢看动画片,对于小猪佩奇这一动画片角色印象深刻。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便可以在游戏环节引入像小猪佩奇这样的动画角色。这样一来,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展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例如,在带领幼儿认识人体消化器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平时吃进去的食物都去到哪里了吗?”面对这一问题,幼儿的好奇心便会被激发出来。趁此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人体结构图呈现给幼儿观看,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创作人体模型构图,让学生对消化器官以及食物消化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学习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幼儿解释“为什么圆形滚得快?”时,通过游戏让幼儿自主探究圆形物体比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物体滚动速度都快,在游戏前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幼儿踊跃回答后,再问:“那你们知道这些交通工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吗?”孩子回答:“圆形。”再问:“如果老师将车轮换成正方形、三角形可以吗?”由于幼儿见到的车轮都是圆形,当教师说出其他形状时,幼儿会认为非常可笑。而这时则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最佳时期:“孩子们,我们做个游戏,来见证一下车轮可以换成其他形状吗?”于是教师应用积木进行游戏:“孩子们,你们都喜欢滑滑梯,今天让我们的积木也溜滑梯吧!”幼儿发现教师运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从滑板上滑落,只有圆形积木滑落最快。通过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也了解到了基本的科学知识。
(三)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幼儿进入大班之后其抽象思维有了发展,更喜欢探究蕴含知识性的东西,以“影子”的主题教学为例。幼儿在学习《你会让影子消失吗》的过程中,“我们走到哪里,影子也跟着我们到哪里。你有什么办法让影子消失?”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并尝试。幼儿教师可以将手电筒、布娃娃、幻灯机、小木偶、多媒体课件等材料准备好,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大胆尝试,玩手影游戏,尝试影子时大时小,在户外踩影子等。引导幼儿探究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不同的光和物体的位置不同,影子出现的大小和位置也是不同的。这样以幼儿的兴趣点为基础,可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
将科学教育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使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变得具体化、可感知和可操作,让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持续沉浸在探索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中,在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幼儿喜欢的,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