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赏郎中学 吴玉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智力因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性。面对学生的差异性,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常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吃不饱和吃不好”的现象,影响每个层次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才真正实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一、分层教学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分层教学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对象进行科学分层,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使每个层次学生得到有效发展。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因材施教”原则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围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实施层次化教学。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
1.因材施教理论
该理论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特长等进行了解,并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层次学生得到良好发展。
2.最近发展区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两种水平,即目前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将自己现有水平逐渐发展,达到学生的潜在水平。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显著价值,集中体现在:一方面,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恰好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层次的学生,促使学生均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严重制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彻底改变“优秀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状,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对象分层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基础和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分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前,教师可借助基础测试,对学生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还须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进行分析。另外,还可借助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结合这些指标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化学成绩优良,知识掌握能力比较强,学习勤奋、刻苦,具有良好、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B层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甚良好,学习兴趣低下,能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但效果不理想;C层的学生化学成绩一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均较差,学习兴趣低下,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高中化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呈现出极大的变化性。如B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也会逐渐上升到A层中,A层中学生也会出现下滑,逐渐变为B层。据此,教师在完成分层教学之后,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分层情况进行重新调整,使得教学对象分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二)结合学生差异性,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统一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差异性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与领会、简单综合应用、复杂综合应用。对A层学生来说,其基础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较强,可将复杂综合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对B层学生来说,可将简单综合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对C层学生来说,其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限,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识记与领会。
三、结语
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常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据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练习进行分层,通过差异性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使所有层次学生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