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五中学 龙玉玲
一、中学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育教学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的能力,鉴赏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在美育教育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着重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
(二)培养学生的仪式美感
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仪式美感,告诉学生线条的基础形态,让学生通过认识线条来感受美,运用线条的形态将事物的外观、质感展现出来。还要教会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组合的变化等等,能够主动地观察线条、色彩,感受美育的特殊语言。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教师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对他们的艺术教导,让他们对美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沉浸于艺术之美中并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中学美术鉴赏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化
现在我国高中的美术鉴赏教学依然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上课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能力。
(二)中学美术鉴赏课时不完整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美术鉴赏课程,希望通过开设课程增加学生对美学的认识,但是也有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美育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提高学生的美育鉴赏能力。
(三)美术教育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在美学鉴赏上西方国家远远超越于我们,导致中国有些学校还没意识到美学鉴赏的重要性,从而怀疑本国的文化艺术,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逐渐养成了对美术作品单一的审美习惯。
三、增强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丰富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通过反复比较,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与判断,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中西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说出两者的差异,感受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借助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进行鉴赏,让学生通过借助社会历史故事和社会历史人物,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使得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美术作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观点。在自由的表现中,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个人的观点、对自己的作品的鉴赏、自己的看法、培养自己的批判思考的技能、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知识和媒体。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感觉与领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水平。
(二)不断开发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在美学课堂教育中,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如果过分依赖教材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将美术鉴赏能力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鉴赏生活中的美术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例如,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作品鉴赏中,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有关的信息,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与其他的艺术作品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以团队的方式进行艺术欣赏,加强对于审美的认知。
(三)通过互联网让学生的教学活动更丰富
在这个网络的快时代,老师们可以通过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美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版画、雕塑、泥塑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画、印、染中完成。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优秀作品展示,可以有效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中学美术的目标主要在于对美的认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对美学的认识,而我国的中学美术老师大部分都重视经典艺术,导致我国美术鉴赏教育发展缓慢,教师应该多元化地引导学生,逐渐提高美术鉴赏教育的整体水平,使美术教育事业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