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谷陇中学 雷 敏
教育的进步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教育教学目标的丰富也是广大教师主体需要面对的关键课题。中学地理,在整个中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当中占据的位置是尤其关键的。而且,中学地理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强、开放性很强并且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领域,如果教师只是依赖于课本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将“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和科学利用”作为基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地理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思维的延伸和发散。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后发现,中学地理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式还仅仅是停留在“形式层面”。为此,本文的研究定位于“地理信息技术和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这一个高度,对新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的价值意义和亮点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创新的新想法和新举措。
一、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网络的广泛兴起让很多中学校园的校内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成为了可能。将地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网络、内部网络相互融合,这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为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提供了契机。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引入,让中学地理教学活动和学生实践生活之间的关联度更高,而且也让地理课堂当中的资源变得更为延伸。不同国家以及地理专业机构会在互联网当中公开当中的实时数据信息资料,教师通过一些图表、案例和数据在课堂当中的导入和渗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从原本的“被动模式”朝着“主动模式”的方向转移转化。这种更为感性的资料可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然,教师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过程当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一个关键路径。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展研究
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以及学生地理思维的延伸性两个层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方面,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中学地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无论是GIS技术、RS技术还是GPS技术,都让人们在地理信息采集上更高效、更精准、更及时。教师可以应用这些技术的强大的绘图能力来确保读图的内容足够精准。教师可以借助于这些新兴技术来推导结论,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更为灵活、更为和谐的环境当中去记忆地理信息,抛去死记硬背的学习“陷阱”。举例来说,在湘教版中学地理当中有“中国的地域差异”这一个关键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利用ArcView软件来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我国东——中——西部的降雨量差异性,同时可以在不同的图层当中标注出工业区域的分布状态。这样也就可以将气候要素、环境要素、交通要素、经济要素进行可视性的整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多的图标和数据,同时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延伸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都包含其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可以让不同的知识要点进行串联,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当中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可以在每一个章节当中引入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的信息采撷能力、信息挖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日益攀升。
三、结束语
从教学实践的维度来进行分析,在中学地理学科当中引入地理信息技术这一个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信息时代不断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地理学科既综合又抽象,既实用又有趣。随着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的位置日益突出,随着地理素养提升的任务日益紧迫,教师需要依赖于地理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提升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教师既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又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延伸学生的地理思维。只有大胆地开阔思路,才能够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创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