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安顺
喜爱荷,我称荷花为君子花。在中国古籍中,荷现身甚早,诗经中早有“山有扶苏,湿有荷华”,还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在诗经中,荷花是一种爱情的莲意象,也就是说,荷最早以爱情形象出现在诗经里,充满迷人风韵,浪漫风情。大诗人屈原,对荷情有独钟,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可见,诗人爱荷之心,情深意切,他与荷相依,摘荷为裳,多美呀。宋代诗人杨万里,他笔下的荷,写得意味盎然,精彩生动。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观察细致入微,写意极妙,让人豁然开朗。杨万里的另一句写荷诗,更加别开生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呀,那是风荷无边的魅力景象,是对荷最出色的人文表达,让人叹为观止,写出了醒目的荷花意象,极致情境。
唐朝李白称颂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是神来之笔,让人想象荷花有色有香,令人魂牵梦萦,它超然圣洁,有节有操,让人心生敬仰。也许受此影响,宋朝周敦颐便写出了著名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对荷的赞叹,深深影响了我们,成为千秋佳句,最出色的荷之记忆,世代相传,影响深远。
荷花,也被称为佛教之花 。传说佛祖的母亲,朦胧地看到远处,有一人骑一头白象向她走来,越走近越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腹中,然后她在娑罗树下,生下了佛祖。当时,百鸟群集,天乐鸣和,沼泽中突然开放莲花朵朵,大如车盖。这天是四月八日,便成了佛教的“浴佛节”。在佛教教义的三界众生中,净土圣人,就是以莲花而化身的。莲花代表佛祖清净法身,于是便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在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中,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造型,俯拾皆是,极尽禅意风光。许多佛和菩萨的雕塑,均离不开莲花,或高踞莲花座上,神态安详;或手持莲花,注目凝思;那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造像都以莲为伴,坐莲弥笑,仪态安详,让人敬仰。
为此我想,步步生莲,是说荷花,极有仙风境界,超凡脱俗,纤尘不染。有人说,莲花如座,云锦可观,香远益清,尽显出天象风光,有着妙法庄严,柔软素净的气象,给人静心遐思。那荷花,有天上之花,与人间荷花有别。人间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可容结跏趺坐。在禅意中,那水中睡莲,被人喻为造物主潜藏起来的生命力,是创造生命的本源之物。在崇拜太阳的埃及王国,太阳神就是童子坐于莲花上的图案,那莲在光芒中,显露出鲜活的生机,纯净的气象,宁静悠远的热情。
《红楼梦》中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写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那荷花有人性,与女儿的冰清玉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有了儿女情长,也有了君子梦寐以求的渴望,生生息息的梦想,摇曳心魂,欲罢不能。
民间崇拜荷,让肥胖婴儿手持莲叶或莲花,手舞足蹈,祈祷连生贵子,祝福连年有余。民间有送子娘娘,她让金童玉女,坐着莲花投胎人间,那是多么美好的生育理想,空灵的人文想象,令人神往。荷字,与和字,合谐音。莲字,与联字,是连谐音。所以人们,常以荷或莲,作为和谐、合作、团结等意蕴象征,那是一种祈愿,也是隽永的人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