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1日

让学生成为文言文阅读的主人

○ 锦屏中学 杨 诚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养成习惯和教师教学常规操作,针对现行课堂与认知规律的遵循差距进行了剖析,继而强调了深化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今年,学校大力推行“懂——记——用——品”四标课堂改革,虽然上高三文言文的复习课,笔者还是站在新课程的高度上,运用新课改的“懂——记——用——品”理念,大胆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针对文言文教学时——字词理解的障碍影响了对作品内容分析的进行,对文言知识进行“懂——记——用——品”系统梳理。扫清字词的障碍,进行作品内容的分析,构建文言知识体系;习得文言词法句法。避免“满堂灌”,学生的自主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文言复习备课环节要精细、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和任务;教学中要严防一言堂,突出培养学生解题路径和体系构建的能力,注重教学思路输出沉淀为学生素养的养成。教师要重在带领学生养成对文言知识体系的总结、梳理、迁移、纠错、预复习的自主学习习惯,敢放手,缓进度。最后,实现听懂、内化记忆、熟练运用、形成核心素养的四部全程飞跃。

以往的文言文复习课,大多采用先让学生做一道文言文阅读题目,然后再进行讲解,讲解以教师包办为主,读一句,翻译一句,不管学生是不是懂,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如果这节课他们的状态不好,就导致大多学生在迷迷糊糊中度过,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却毫无收获。而这次,笔者采用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以完成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部分为目的,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学生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这篇文言文阅读理通文意。着重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地方翻译出来(可以查阅参考书,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案上注明行数,方便提问的时候其他同学也能很迅速地找到地方),并完成文后四个题目。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会去翻书、查阅工具书,这本身就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

这篇文言文的讲解笔者设计的时长是4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组内合作,检验“懂”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课后四个问题课前准备时不明白的语段提出来进行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合作,系统归纳已有文言知识。限时18分钟。

环节二:全体合作,教师引导,坚持让学生“记”文言知识。各小组把自己翻译有困难的语段提出来,首先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帮忙解决,最后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时间12分钟。

环节三:在读文段,自我总结,学生自我展现“用”的解决文言问题的素养。限时10分钟。学生把该堂课应该重点掌握的句子和词找出来,自己归纳,并展现给全体同学。

任务分配明确之后,一下子课上就炸开了锅,同学们聚到一起讨论,笔者不时走到他们中间,去听听他们组内的讨论,他们的一些解释让笔者听了之后忍俊不禁,一些争论又让笔者不得不刮目相看。由于有人记录,也有指定发言人,同学的发言有序而精当,笔者不禁暗暗为他们鼓掌,提出来的问题也比较集中而有价值。展示他们问题时,笔者把握了一个小组均衡的原则,争取每个小组都能平等得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有的小组还暗暗为自己没有被指定发言而感到惋惜。从中感觉到了他们学习的渴望。最后发现主要需要解决的地方,都被他们提出来了,并在小组之间得到了解决,老师成了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从繁重的课堂评奖中解放了出来。

通过“懂记用”三个环节的协作完成,学生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了整篇文言文,找出了自己不能很好理解的部分。在课堂进行之前,笔者曾十分担心这样的学生理解有障碍的篇目,学生能否很好地自主完成学习。但通过一节课的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感悟,大部分的内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梳理文段的大概意思,从而把整个文言文阅读做得很漂亮、到位。下课之后,学生依然意犹未尽,可见他们对新课堂是持欢迎态度的。

一节课的时间很短,但学生和老师都收获良多。如果不乘着课改的东风,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那么最终只会固步自封,而改变也能盲从,不顾实际,没有计划,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积极借鉴名师经验、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按照“懂——记——用——品”的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探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本校“懂——记——用——品”四标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虽艰且长,但理念已确立,重点已明确,节点已清厘,措施已拟定,只要全体教师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一路前行,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 2022-08-11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332.html 1 让学生成为文言文阅读的主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