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县城关第三小学 郑伟波
赏识教育理念的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学校应积极提倡赏识教育,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价值与内涵,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赏识教育理念,让教学贴合学生。部分体育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时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让体育教师在掌握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的同时,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
在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思的异常细腻与敏感,认识到他们自身的思维和心智等方面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此时的赏识教育时机,肯定他们的体育能力,避免错误的行为限制他们的身心成长,阻碍体育教学进步。受到其自身年龄特点和体育素质等情况的影响,每个学生适宜的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千篇一律的体育教学标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训练需求。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备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以及强烈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但在独立训练的过程中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应该把握好赏识教育时机,在其身心疲惫时指引正确的方向,设计趣味元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消除他们对体育训练的畏难情绪,不断克服自身的学习压力和运动困难,在鼓励和肯定的氛围当中确保其自身的探究积极性不受损伤,并达到有效地促进其自身体育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目的。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以此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体育教学趣味性,这样就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具趣味创新性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更为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而存在的,学生在进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超过身体承受范围外所引发的不适,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学生抗压的具体表现。为此,相关的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抗压性来进行赏识。例如,比较常见的是跑步运动中,由于跑步速度的加快以及强度的提升,学生在身体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但是这一些轻度不适的反应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可以克服的。当学生在克服了这一些身体不适的困难时候,不仅学生的跑步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也会得到提高,那么自然而然,体育教育也就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所以,学生学习抗压性的提升应当成为体育教师进行赏识教育的一部分。
体育教师要想使用好赏识教育,并使赏识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有效体现教学价值,就需要注意行为鼓励与口头鼓励、肢体鼓励等的真诚度,以心比心地在体育教育中向学生传达真实激励,切实落实赏识教育。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方法革新上,注重适度融合赏识教育,发自真心的观察学生,深入学生,对学生的细微变化尽量掌握,以此把握好赏识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具体规则。
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要求下,确定现代体育教学要求,同时在赏识教育理念下,调整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提高课程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