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县第三中学 张秋伦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养成的科学思维,可以用来改善在其他科学领域的认识和观点,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价值
(一)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学生构建生物概念、了解生命规律、解决生物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思维的支撑。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但可以显著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掌握生物科学知识。
(二)可以完善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是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顺利发展都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点的。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但可以优化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也能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以有效的科学思维培养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显著增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加深入的把握。而要想真正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要对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有充分把握,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通过在学案中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同时在课堂上引入与本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铺垫,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为学生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图。
(二)借助科学发展史,对科学发展历程进行模拟
从生物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光合作用的发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还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如今生物学科整体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则需要合理应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模拟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初中生物教师要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背景信息,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科学家研究的环境之中,促使学生能够从思想的高度去对科学家探索感知生物规律的历程进行感悟以及模拟,使学生能够对于科学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思路,对科学家治学过程中的严谨科学精神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三)借助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完善
对于一节优质课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必不可少。相比于教师来说,学生思维的发散度以及灵活度往往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列举的事例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高质量地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对自身的思维进程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教师结束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学生经常会提出自己的异议来问老师或者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而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
三、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广阔的延伸空间,需要教师多方探讨,正确引导,共同研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应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手脑结合、求实精神和总结反思等五个方面的努力,来构建让学生真正终身受用的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