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城关第八小学 欧国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一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识字量大,识字速度快,强调多读少写的新课程新目标,给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呢?现实生活是识字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生活化识字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寓识字教学于课堂识字中
课堂是学生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识字关,利用不同活动方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1.做游戏识字。小学生爱玩,爱在玩中表现自己,因此,在学习某些生字时,笔者采用了做游戏的方法。常用的游戏有“组字游戏”“摘苹果游戏”“我当小老师游戏”。如“组字游戏”,课前布置学生制作独体字的卡片,课上让学生找朋友,找对了,一起读组成的生字,并练习组词、领读。笔者认为这种游戏既培养了学生从小动手、动脑、预习新课的习惯,又快乐地识记了字。
2.变魔术识字。中国的汉字千变万化,利用学生对魔术充满神秘感的心理,对学生说:“有的字会变,你们相信吗?”学生听后陡生疑问。这时笔者利用自制的课件“会变的字”进行教学。如在“口”字上加一竖变成“中”;加一横变成“日”;在“日”字上添一笔会变成“由、甲、田、白、目”等。另外,将三个相同的字重叠,变成另一个字,如三个“人”在一起,说明人多,变成了“众”;两个“木”即成“林”,说明树多。这样学生不仅认记了字,而且懂得了字义。
3.编顺口溜识字。在学生识记了很多部首及独体字的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自编顺口溜识记合体字。如“团”,大口里边一个“才”;“相”,心字离开,木目相伴;“雪”,雨。会几个顺口溜之后,就利用这种方法自学合体字,既简便又有趣。
4.儿歌识字。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一年级孩子有着无穷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青”时,笔者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太阳出来天气晴。有心就有‘情’,有米‘精’神好。看东西用眼睛,说话嘴边常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一组形声字,还能根据部首辨析字义,还渗透礼貌教育,妙趣横生。
二、寓识字教学于学生游戏、课外活动中
游戏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喜爱游戏活动,对游戏他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引导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识字的好办法。
1.编字谜、猜字谜。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
2.接龙——组词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组的词又多又快又准。如,学:学生——生活——活动——动作——作业……校:校长——长大——大学——学生——生命……
3.“比一比,赛一赛”。可结合体育游戏,如“添砖加瓦”“找朋友”“配对子”“串珠子”等。
4.“画字”。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特别是象形字。因此,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放飞想象,在画简笔画中认识汉字。
5.排队组字。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写在卡片上并打乱,发给每人一张,再让他们组成要求的汉字,哪队快即可得小奖品。
三、寓识字教学于校园文化、阅读内容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开学初,笔者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场合引导学生认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等标语。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融为一体,又能够将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还能够让低段学生很快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教室的班训、名人名言、学校的广播站、黑板报等,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是低段学生识字的大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