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洪州镇初级中学 欧维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创新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及终身发展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础思维能力。为了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教育目标,初中化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化学课堂的优化和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突破创造。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未能得到体现
由于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上只注重课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灌输,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沦为“观众”,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少会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至于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并非是自己获得的,而是教师给的,这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相悖的。
(二)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开展的,这也使得他们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教材知识的灌输上,只关注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和“答题模板”传授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相对忽视。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将目光放在如何做对题目上,当教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也只会中规中矩的回答,很少会提出不同的见解,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情境创设无疑是实现这一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对“爱护水资源”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授课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创设趣味问答的情境。根据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我国人均水量是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这些问题都属于学生的知识盲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新课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在基础上,教师在对新课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区域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消化化学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但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创新,促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授课,教师就可以一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想法。然后教师再将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一个实验小组,并让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凸显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保护金属资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一个被埋没和废弃的金属,并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将这些金属再次利用,使得这些金属的价值被放大,实现对金属的保护,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更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研究,并针对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