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2日

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 黎平县城关第二幼儿园 钟培芳

幼小衔接是目前学前教育领域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到小学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以及幼儿存在的不适应心理问题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从家庭、教师、幼儿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工作。

一、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更多交往机会,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利平台。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6岁左右幼儿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这个时候的家长应关注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多用鼓励语来激发孩子对于上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家庭对于孩子的爱和给予也越来越多,孩子在家没有起到家务的主导地位,孩子脱离不了包办代替,孩子上了小学将会有很大的适应困难。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3.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可以聊聊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多让孩子讲讲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家长在孩子讲的时候同样要认真听,并适当时候给孩子鼓励与引导。多读、多写,这一时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可以用“听、说、读、写”来概括,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则是孩子生活、学习时间最久的地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开始发生改变。那作为幼儿园大班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与生活,使孩子能愉快顺利地进入并适应小学呢?

1.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

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按小学规则去学习,要孩子们熟悉并遵守。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上孩子的规则意识,使孩子能顺利从一个阶段迈入另一个阶段。老师应向孩子讲述小学里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状态,并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以及正确的坐姿。

2.环境创设和日常教学涉及小学内容

培养幼儿早睡早起、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生活、教学、课间休息时间提醒幼儿合理安排,提醒幼儿抓紧时间上厕所,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自己叠衣服,装文具等,培养常规,尤其注意持之以恒。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巩固已有的常规。

3.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了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幼儿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各种非品质,如好奇心、对食物探索的积极性、做事持之以恒、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等。让幼儿形成自信自主的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幼儿自身方面

1.能力培养最重要

基本能力包括:培养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幼儿应有意识训练自己准确快速地把听觉材料读书,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正确区分学习和玩,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养成上课举手、坐立、翻书、读书习惯,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也要认真完成,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执行力,培养良好的能力。

2.学习习惯早培养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引导外,重要的还需要孩子自身有这个意识,明白自己即将进入小学严以律己,首先更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有时间观念,在规定时间里做什么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避免做事拖拉;认真倾听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要理解和认真执行,以提高注意力;对于平时阅读养成固定背诵的习惯等。通过这些事情,幼儿自己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做准备。

实践证明,入学准备是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紧密配合,必须遵循在以儿童为本,三者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幼小链接。

--> 2022-08-1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415.html 1 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