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城关第二小学 田儒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校学生大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强弱不等且班级容量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十分符合我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要求。作业内容分层、数量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水平上各得其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注重了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分层作业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层: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当然这些分层只能做到教师心中有数,不能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分层次划分学生基础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把学生的基础分成三个层次。把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学习基础较扎实,在英语课本之外,能够自编自主创新内容,学习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都较强,且有超前学习愿望的学生,划为A层次;把那些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能够独立且流利地朗读课文,甚至能够背诵全文的学生,划为B层次;我把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基础较差的,只能在老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下勉强读出课文,甚至只局限于跟读,连独立朗读都存在问题的学生,以及个别学习不够自觉的学生,划为C层次。每组设定作业组长一名,由本层次学生充当。背诵组长一名,由A层次学生充当。
二、分层次设计作业内容
1.听部分的作业分层设计
听(listening)部分:A层次学生能听懂并理解课本对话内容;快速准确地完成提出的问题;就对话内容互相提问和回答;复述对话;B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听懂对话、把握对话大意;能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大致能重复或模仿对话中的关键句。C层次学生能听懂大意,基本抓住关键词。
2.说部分的作业分层设计
说(speaking)部分:A层次的学生能根据对话内容,能灵活运用英语,在虚拟的情景中实行真实的交流,语言流畅,甚至能将对话内容改编成自己的对话。B层次的学生能恰当地使用语言,英语语音语调较好,在虚拟的情景中实行较真实的交流,语言比较流畅,能复述课本对话。C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语言实行基本的交流,理解、模仿和角色朗读。
3.读部分的作业分层设计
读(reading)的部分:A层次的学生能理解文章,并能熟练朗读文章,能改变人称复述课文,能续写文章。B层次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且能自己独立完成相关题目。C层次学生能基本理解文章,能掌握文章中的四会的单词和目标句子。
4.写部分的作业分层设计
写(writing)的部分:要求A层次学生能够用英文根据要求,书写和本话题有关的小作文,5句左右,没有语法和知识性错误。B层次学生可以把相关话题的对话能背默下来,用在自己的小作文里。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过语音关,要会读、会念。
5.课文背诵实例
一个星期之内对于一个单元课文的背诵要求:A层次的同学背诵课文ABC部分或者AB部分;B层次的同学背诵课文BC部分;C层次的同学背诵课文B部分。
由于分层次设计作业,兼顾到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尽管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分层次进行作业评价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教师评价学生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作业分层评价主要以“等级打分制+指导性或激励性评语”为主。“等级打分制”如A98、B98、C98等。“指导性或激励性评语”如用Good!Excellent!Great!Wonderful!等肯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用Try hard!Come on!等指出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加油。教师也可以画一些简笔画,如笑脸,大拇指等形象评价,这样既增加了评语的活泼,也更贴近学生。这样的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分层作业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近几年来我自己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我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有效的、可行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