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六幼儿园 杨胜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对于度过了分离焦虑期的小班幼儿来说,陌生的集体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还是会让他们显得无所适从,集体活动时往往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不知道怎么和同伴及老师相处。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从进入幼儿园之后才慢慢起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如何正确地跨出人际交往的那一步显得格外重要。
一、鼓励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同伴之间相互带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通常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对于有些自己明明可以完成的事情也显得不够自信,就怕自己办不到会被同伴笑话。我们可以通过鼓励班级中几个较为活跃的幼儿,去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所有幼儿都能在幼儿园里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个集体。
2.通过教师的鼓励,帮助幼儿找到自信
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幼儿在做某一件事时能更有信心,即使是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并坚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可以通过爱抚、点头、微笑、夸奖等多种方式肯定和鼓励幼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和长处,要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耐心培育,让胆小的幼儿敢于跨出第一步。
二、创造交往机会,帮助幼儿提高学习交往的能力
1.与幼儿平等交往,创造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
教师要视自己为幼儿的伙伴,蹲下来和他们交谈、沟通,要幼儿感觉到老师和自己的地位是同等的。当幼儿提出问题时,即使再忙,老师也要抽出时间认真耐心地回答,切不可随意敷衍或者直接忽略幼儿的问题。这样幼儿才能有跟别人交往的兴趣,才能在交往中获得快乐。幼儿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里的同伴,还有老师、父母、长辈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幼儿园要提供生活、学习、运动等多方面与人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和同伴的沟通。还要与家长合作,家园共育,请家长多带幼儿去接触其他同伴,如请小区的朋友、亲戚的孩子等一起到家里来,与幼儿共同游戏玩耍,创作良好的交往氛围。
2.教会幼儿交往的技巧,逐步提升交往能力
要从引导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入手,如去娃娃家做客时引导幼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简单的文明用语,使幼儿在享受群体游戏或活动的快乐中喜欢上交往。对于某些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立刻制止,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向其他小朋友道歉,保证以后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彼此在道歉与原谅、握手与拥抱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交往能力。
三、注重在生活情景中的教育机会
1.家长与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知道尊敬长辈、关心同伴。
2.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进行尊重和关心的教育
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是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经常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并且教给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讲故事、自主游戏或者生活学习中,渗透入尊重和关心的话题,从幼儿的日常行为入手,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尊重和关心别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学建议值得去学习借鉴。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要继续把《指南》作为自己前行的指明灯,并不断地反思、实践、总结,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