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3日

推动全民健身 共享美好生活

——访州代表团团长、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常海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王金海

作为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省运会已成为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如火如荼进行之际,黔东南如何备赛?如何以此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记者于8月9日对州代表团团长、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常海进行专访。

记者:常海局长,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比赛我州参赛情况以及参赛目标。

常海:本届省运会,我州共组队参加21个竞技体育项目和24个群众体育项目的比赛,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共915人。在率先结束的比赛中,我州运动健儿发扬了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拼搏精神,赛出了风格和水平,竞技体育组取得18金、21银、30铜共69枚奖牌,群众体育组取得2金、5银、3铜共1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其中,竞技体育组金牌数和奖牌数已超越上届省运会参赛成绩。接下来,我州还将参加竞技体育组篮球、足球、田径、攀岩、游泳等11个项目和群众体育组龙舟、独竹漂、航海模型、航空模型等6个项目的角逐,我州体育健儿将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优良作风,在严格遵守运动会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竞技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记者:除了体操之外,我州体育竞技还有哪些成绩、亮点?

常海:除了体操项目以外,我州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龙舟、独竹漂等民族项目在全省、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多次代表贵州队参加全国各项体育大赛并喜获佳绩。“十三五”期间,我州龙舟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比赛收获20多枚金牌,在历届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黔东南州参赛成绩均名列前茅。

记者: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州在全民健身事业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常海:近年来,我州紧紧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提高群众健康素质为目标,加快推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一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完善。建成州级“一场两馆”(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建成8个公共体育场、32个体育馆和14个生态体育公园;建成178个乡镇农体工程和2134个村级农体工程(包括1片标准篮球场和2片乒乓球场),实现农体工程全覆盖;建成17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74片社会足球场等等。截至2021年年末,全州体育场地总面积875.9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近年来,我州不管是体育场地数量还是体育场地面积,都得了飞速发展。二是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各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长跑、广场舞、健身操、轮滑、自行车、气排球、定向越野、龙舟等体育赛事活动,全州年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超过500场,直接参与赛事活动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达到30%。三是社会体育组织不断健全,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不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全州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26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02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6个,州体育总会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余人,全州建有全民健身辅导站点861处。

记者:围绕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我州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

常海:我州紧紧围绕贵州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按照贵州省对黔东南的定位,以城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特色体育旅游黄金线路、体育品牌赛事为抓手,实现体育旅游人数快速增长,消费规模显著扩大。重点抓好体育旅游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大力举办旅游精品体育赛事,培育体育消费市场;依托我州山地旅游和多民族文化资源,广泛开发路跑健身、山地骑行、户外拓展、水韵贵州、翱翔贵州、徒步等赛事活动。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该赛事于2013年—2019年连续七年被中国田协评为“金牌赛事”。举办了三届中国黎平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该赛事荣获“2018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此外,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系列赛事、“雷公山之巅、巴拉河之夏”山地自行车赛、黔东南冬泳大赛等国内外知名赛事活动,以及全国斗牛大赛、镇远龙舟邀请赛等民族民间竞技活动,每年都吸引了超过10万名国内外运动爱好者热情参与。

--> 2022-08-13 ——访州代表团团长、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常海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542.html 1 推动全民健身 共享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