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3日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 凯里市第四中学 毛程茜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向,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管理和课堂效率现在已经成为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以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体验。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了解过去的兴衰,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也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摸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更新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落实“双减”政策。

长期的以考试为基础的教学导致一些教师组织了更多更复杂的教学课程,学生面临着沉重的课堂负担和学习压力。因此,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拿出更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历史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在课堂上的理解和吸收,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不妥

鼓励教师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有些教师不能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一些教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发挥教师的作用,没有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有的教师提问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不变,提问的方向也不灵活,但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历史的提问方向更加灵活多样,探究的内容不仅与知识有关,还与综合能力有关。有些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准备最重要的知识,并在课上背诵,这样即使学生背诵了,也不能在考试时灵活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激发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只要能记住一些最重要的内容,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2.学校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素养

在大力提倡教育质量的今天,一些地方的教师在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中仍然沿用以考试为导向的模式和方法。在课堂上,只要是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老师都讲得很详细、很认真,但对一些课本上的拓展内容却选择性地忽略。老师会强迫学生背诵课本上的内容,其中有很多重复的知识,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认为学生只要背诵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助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综合能力。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历史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学科,一些学校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教师没有专业素养,不能很好地教导学生。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清楚地理解问题,这些都应该由老师进行指导。教师的专业性意味着他们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在上课时,有些教师只是向学生宣读课本上的基本内容,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拓展,更不用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因为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精神和对历史的深入理解,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心智和自制力尚未完全发育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往往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减轻教学负担的关键。要使历史教学更有效、减少学生负担,教师首先要优化课程,明确教科书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一旦这样的学习环境被创造出来,学生将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历史知识,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从而更清楚、更全面、更容易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容。在目前的历史课上,知识大多是机械地、重复地讲解和记忆,缺乏学习历史的氛围。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辩论可以在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展开。激烈的辩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辩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可以说有多种好处。例如,教师在讲授“内战爆发”中蒋介石三次电报毛泽东商谈国家大事时,可以提出辩论题:“毛泽东是否应该去谈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阅读课本和相关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解释自己的论点。在学生热烈讨论后,教师可以总结指出,毛泽东决定去谈判是出于大局考虑,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并在政治上与反动派对抗,最后达成了“双十协定”,对人民有利。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抵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既枯燥又费时。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上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它的多功能性和趣味性使其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会有一些关键点,如果我们单独讲解,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和视频。动画、图片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在谈论抗美援朝战争时,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朝鲜战争的视频或电影,以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课程中来。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这是教改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有些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期,对一些历史朝代的顺序,或事件的发生容易混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深入地学习历史。由于历史教科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总是浮光掠影,无法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保持,从而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3.规范学生习惯培养民族精神

学习习惯对历史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你受益终生。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课前没有主动学习和巩固功课。这使得教师难以维持课堂的节奏和韵律,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记忆和复习历史,学生可以陶醉其中,从而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魅力,使他们的个人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历史的学习不应局限于历史知识的学习,还应让学生有机会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他们能够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民族意识。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目的的教学,指导学习过程的组织。例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专题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香港回归的复杂过程和历史背景,并找到香港回归时中英政权权力交接仪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历史瞬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双减”政策的基础上,教师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引入创新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生动;调整学生的习惯,培养民族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最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

--> 2022-08-1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549.html 1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