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4日

发挥农大专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有作为

—— 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麻江县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微风吹过健壮的禾苗,翠绿的田野掀起一层层绿浪,灌浆的稻穗粒粒饱满,稻谷丰收在望。日前,记者走进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瓜果飘香,稻谷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坝上粮仓”丰收在望

“这是南京农业大学联合麻江县委县政府在麻江县实施的‘金色稻海、坝上粮仓’的大手笔,南京农业大学挂帮麻江县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施雪钢为了将项目实施好,每星期都要到地里来看一看。”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吴家相说。

施雪钢2015年被南京农业大学选派到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乐坪坝区种植的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双金奖”大米宁香粳9号就是他引进的,这种米曾获得2020年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第二届中国“好米榜”评选金奖。

目前在麻江共建设了560亩(1亩=0.0667公顷)示范基地,还实验性地引进浙江宁波超级稻和贵州从江的香禾糯进行小面积试种,在施雪钢的帮助下,2021年生产的宁香粳9号大米已被订购一空。

“虽然我挂职第一书记驻村的点不是坝芒乡,但是我们在坝芒乡投入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坝芒乡气候环境也比较合适,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教授决定在坝芒乡实施宁香粳9号水稻的种植,这米在坝芒乡适应性很好,品鉴过的专家和老师评价都非常高,目前已接到2022年下半年的订单2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施雪钢说。

“有了施雪钢的政策宣传和李刚华教授的技术指导,我放弃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村里面种田,慢慢的就发展成了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我的小孩也不再是留守儿童,两个孩子都考进了凯里一中。”水稻种植大户赵祥榕说。

施雪钢来麻江之初,高枧村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种田能挣大钱。“我们种了一辈子田,从来没有见过哪个种田的挣了大钱,但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指导下,我们越种越有了盼头。”村民们满怀期待地说。

2016年,为了推广新型水稻种植,施雪钢在贤昌镇筹备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兴农讲堂”,他召集村民开会,摆出八碗米,每一碗米就是一个品种,以米现身说法。

2021年底,在组织的派遣下,施雪钢又回到西部,回到了麻江。202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他决定在坝芒乡加大粮食种植面积,实施300亩的试点,由于经常与粮食打交道,现在人们都称施雪钢为“粮食县长”。

心系麻江花海飘香

每到金秋时节,麻江县菊花谷的菊花绽放,吸引各地的游客。菊花谷的建成得益于南京农业大学的帮扶,2015年施雪钢挂任麻江县扶贫办副主任、贤昌镇副镇长、高枧村第一书记。施雪钢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产业思想的指导下,发现麻江气候环境适宜菊花生长是前提,整个贵州省都没有高标准菊花观赏园且下半年无其他花海是机会,与在建景区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能形成旅游合力是优势,南京农业大学世界菊花基因库是品种和技术的保障。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施雪钢先是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了一些菊花品种,试种了几十亩,让他也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花期就引来了上万名游客,发展菊花产业不仅让当地老百姓的收入短期内得到了大幅提高,也极大地增强了当地政府产业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菊花产业也在麻江快速发展,2016年试点种植20亩,2017年全县发展到了500亩,现在麻江县的菊花主题公园成了贵州地区小有名气的景点,盛花期菊花烂漫、人山人海。

“南京农业大学实施的菊花园项目,从脱贫攻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直是麻江县一张靓丽的名片。麻江的菊花品种都是南京农业大学直供,贵州其他地方都没有,我们还计划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国庆开花的金陵系列菊花,增强观赏性。”吴家相说。

发挥专长种养帮扶

“施雪钢副县长帮助我们全方位推进黄瓜产业的发展,并投入帮扶资金10万元建立南京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高山冷凉蔬菜示范基地,目前我们的黄瓜价格在每公斤4元以上,销路很好,如今我们每天要发五六车黄瓜,平均每车3吨。”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村支书罗传彬边忙着装黄瓜边告诉记者。

施雪钢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种养专长,在麻江用心用情真帮实扶,“一株蓝莓的联姻、一粒大米的名片、一朵菊花的旅行、一颗红蒜的重生”都是南京农业大学以王牌学科助力麻江产业升级、转型增值、融合发展的累累硕果,这动人故事背后都离不开施雪钢的默默付出与辛勤努力,在麻江,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南京农业大学的帮扶事迹。

在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施雪钢提出“前期谋划科学化、先进技术标准化、种养规模适度化、特色优势品牌化、畅通销售市场化”的产业发展“五化”原则。实施“秋季百亩精品水果采摘园建设工程”,引进脆柿、梨、金柑3类果树共6个品种,目前部分大秋柿子果树已挂果。

在蓝梦谷,围绕麻江县主导产业——蓝莓,施雪钢决定通过打造蓝莓鲜果“拳头”产品、实施标准化栽培管护、加强果蝇和蛴螬防治、提升改良土壤肥力、研发蓝莓新产品“五大环节”推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

在河坝村,他实施了“主题花园、四季花寨——庭院美化”工程。制作了《麻江县庭院美化常用花卉实用手册》,介绍了62种花卉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同时,推进庭院美化“7增1减”工作方法(增加花卉提靓、增加本地植物、增加经济功能、增加服务功能、增加主题特色、增加文化展示、增加秋冬花卉,最后减少水泥、花坛、草皮等城市化建设内容),相关做法得到多彩贵州网、《贵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为了第二故乡,施雪钢想得很多很多,更是逐件逐项付诸实践,落地开花。

“刚到贵州时,我是带着一种责任,后来则是带着一种情感在工作,当看到老人小孩在生活中承受着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时,我觉得我应该多做一些什么,希望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拥有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施雪钢说。

--> 2022-08-14 —— 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麻江县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556.html 1 发挥农大专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有作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