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敏
岑巩县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国土面积1486.5平方公里,辖9镇2乡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居住着汉族、侗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31个民族。2021年末总人口2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4.94%,是“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思州石砚文化艺术之乡”。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金灿灿的“种子”在这里孕育,使这里成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典范。
以党的领导为纲
根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种子”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年来,岑巩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创建工作方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先后在县委党校、中小学校、易地搬迁社区建成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开展中华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法规等培训11万余人次。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专栏、专题宣传片等载体,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各类宣传活动2100余场,累计刊播各类新闻9300余条,其中国家级媒体刊播700余条,《厚植爱国情怀 红心代代相传》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刊播。积极选树培育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样板、先进典型,涌现出肖庆梅等19名国家、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模范个人;民政局等175家国家、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先进单位和模范集体,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种子”深入人心,开花结果。
以文化认同为魂
播撒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种子”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岑巩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打造“思州大讲堂”理论宣讲、“思砚杯”文化培育、“岑人之美”文明实践、“书香思州”全民阅读、“思州大舞台·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等“五大品牌”为抓手,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活动120场次;连续举办五届“思砚杯”青少年千人书画大赛,常态化将民族文化、书法楹联艺术引入中小学校课堂;出台《岑巩县“精神文明创建月”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30场次,常态化开展“最美孝老爱亲家庭”“最美好媳妇”“最美好公婆”等七个类别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出郑培坤、吴明斌等全国、全省、全州先进典型460个;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12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功举办首届“思州战鼓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新业态,积极打造玉门洞土家族民俗特色景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4项、传承人11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传统村落2个、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4个,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以产业发展为要
培育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致富种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从良种方面挖掘潜力,让种子这颗坚强的“中国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岑巩县立足实际,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亲笔题字“贵州岑巩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作为稳粮仓、育良种的强大动力,依托四十六年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和群众基础,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全县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1亩=0.0667公顷)以上,年产量8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达1.4亿元,年均带动就业30余万人次,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路上没有一个民族掉队。2022年,岑巩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获得“十四五”期间每年5000万元共计2.5亿元的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支持,与全国十强制种企业广西兆和种业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兆丰种业公司落地岑巩,实现制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以水稻制种产业为主导,带动油茶、生态畜牧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3家、国家级示范社1个。通过技能培训,引进高校紧缺型人才6名,培育农民技术员300余人、“土专家”85人。其中,杨代军、杜方明等近20名“土专家”先后走出国门到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尼日利亚等国家指导制种,带领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国家共同致富,以产业振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保障民生为本
结出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种子”
民族复兴,民生为本。岑巩县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7.7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2.78亿元,年均增长6.5%。以13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重点,统筹各类资金3.197亿元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项目155个,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深化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工作,与浙江省建德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依托三水东西部协作资源共建农业产业园1个。实现劳动力年均就业11.39万人、就业率90.27%,基本养老、就业、医疗、工伤等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多层次综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性教育高地、医疗卫生服务高地逐步夯实,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县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国家基层胸痛中心示范基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100%。供水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763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各民族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发展。
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岑巩各族儿女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幸福未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岑巩大地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