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寨民族高级中学 潘登胜
异囊地蛛为肉食性动物,多以昆虫为食物,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黔东南地区民间有将异囊地蛛拿来药用的,用来治疗痔疮;民间还将其作画眉鸟的补充食物,有食之能“打”,食之能“叫”之说法,此野生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及利用。由于对其生物学习性没有详细地报道,为了很好地利用此宝贵的野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只有对其进行详细了解,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对其进行利用。
一、异囊地蛛雌雄特征
1.雄性
雄蛛体长约10毫米。体态相对雌性稍小,整个身体呈深棕褐色。8眼排列与雌蛛同,但较雌蛛更密集。头胸部与附肢棕褐色。前中眼区与头胸甲两侧边缘较其他部位颜色较深,腹部背面灰褐色,腹面深褐色。头部隆起,前缘较平直,胸部低平,后缘成弧形。在眼区与中窝之间有一条黑褐色细条斑,两侧各有一条细条斑,其前端不达眼区,后端止于中窝。颈沟明显,中窝横向较深,向两侧各发出3条放射沟。胸部也有细条斑一条,自中窝直达胸部后缘。在解剖镜观察可看到四对胸斑,其中第一、第三对呈长卵圆形,第二对则是最小的呈短卵圆形,第四对则最大呈椭圆形。
2.雌性
雌蛛体长10-20毫米.头部颜色更深,头胸部长,前端宽于后端。体色较雄蛛为浅,呈淡棕褐色,腹部背面为暗褐色,腹面棕褐色。8眼2列与雄蛛相似,但不如雄蛛密集,均稍后曲。前中眼直径约等于前中眼间距,前中眼大于前侧眼,后侧眼大于后中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中、侧眼间距,后中眼间距约为前中眼间距的3倍,后中、侧眼靠近。颈沟明显。胸部平坦。中窝横向较深,向两侧发出3条放射沟,螯肢较头胸部短,螯基背面明显隆起,螯牙红褐色,刷毛白色。下唇宽大于长。胸板长大于宽,周缘红褐色,其上有4对胸斑,第1对最小,靠近下唇基部,第4对最大。
二、异囊地蛛的生活习性
平时地蛛在管状巢的地下部分生活,当捕食时,到地面以上部分管状巢内等待,当慢游的昆虫或其他的小动物爬上巢时,它就根据昆虫或小动物动态,迅速运动到适当的位置,以其细长的螯牙穿过管壁,刺入猎物的体内,注入毒液。然后把丝管割开一缝,把猎物拖入巢内吮吸猎物的体液.留下的虫壳、残渣又通过管状巢的顶部开口抛出巢外。以后它又能够修补好捕食时留下的管状巢的破裂口,并盖上一层沙粒,基本恢复原样。异囊地蛛所捕获猎物,主要有白蚁、蚂蚁、蛾类、蝶类、蝇类、蝗虫、金龟子、叶甲、蝽象、纺织娘和马陆及多种害虫等,为林区害虫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主要栖息在杉树、松树、黄桷树、油菜及茶园果园等树的根部与树干基部(其他树种也有分布但较少)。
三、巢状特征和巢的分布
在对异囊地蛛进行的野外观察和研究时间里,发现异囊地蛛吐丝营建管状巢。巢的形状与处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异囊地蛛个体及异囊地蛛的性别是有差异的。通常管状巢一般都是一个巢一个口也有同一个管状巢两个或者多个巢口的,但这种巢的情况很少见。异囊地蛛所筑的管状巢主要分布在不同树种树干基部下面,甚至有些是直接筑在陡壁上面。一般是一棵树筑一巢,也有在同一棵树基部下面筑两个或两个以上巢的情况的。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直接筑在较陡峭的(坡度接近90度)峭壁上面靠借助一些荒枯杂草的茎杆来稳固其巢体。
四、异囊地蛛繁殖时间
据文献记述,一月底,二月初为异囊地蛛的繁殖高峰。在伸出地面的管状巢里有很多刚孵出的小地蛛,团居在伸出地面的管状巢里,伸入地下的管状巢里则没有。结合我自身对异囊地蛛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初步估测异囊地蛛很有可能是分两个繁殖阶段。一、是在每年的初春(2~3)月份,这时候春天刚刚来临,气候比较温润比较适合异囊地蛛的交配与繁殖。二、是在每年的盛夏季节(7~8)月份,这个季节正处在炎热的夏季季末,同样这个时候的气候也比较的温和湿润,这也是很适合异囊地蛛繁育的好时期。
五、异囊地蛛的保护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异囊地蛛栖息于森林中,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它的数量和种类的多少可作为一种衡量当地自然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异囊地蛛具有极其独特的生态位,其在山林树木根部筑巢穴居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有利也有弊。对保护树木本身是具有一定的防范效果,但是也易对树木本身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它是在农林产业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类蜘蛛;同时异囊地蛛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要有效地认识和利用该生物资源是目前当务之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贯地利用却不懂得去保护它。
在素有“原生态之府”美称的——凯里,异囊地蛛则是黔东南地区饲养画眉鸟爱好者非常熟悉的动物,画眉食之好斗,且鸣声响亮。民间还有用异囊地蛛医治痔疮的秘方,这导致了有些人就花钱受雇于他人专门收购异囊地蛛进行买卖,所以异囊地蛛被大量捕杀,而它是林区害虫重要的天敌,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大量捕杀异囊地蛛不但破坏该物种的遗传特性和物种丰富度,使得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遭到破坏,更是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间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