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文娟
立秋过后,天气转凉,是郊游爬山的好时节。约上几位好友或者带上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非常惬意的。听朋友说,香炉山的风景很美,道路长且陡峭,爬上山顶后,可以吹着山风,俯瞰凯里城区。香炉山离凯里不远,从凯里驱车前往大概一个小时车程,便可以到达香炉山的山脚。听了朋友的介绍,真想马上“飞”到香炉山,看一看香炉山的庐山真面目。
香炉山四面悬崖绝壁,形如香炉,故而得名香炉山。登香炉山,仅仅一条小道盘旋而上,方圆15公里,众山环列,若剑戟刺天。
笔者简单收拾了一下后,就和家人驱车前往,直奔香炉山。凉爽的风抚过脸庞,飘来淡淡的花香,沿途的风景,让人神清气爽。汽车行驶在盘山路上,蓝天白云下,远处的山被一层层薄雾覆盖,若隐若现,甚是好看。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墨画跃然纸上,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车程,笔者一行就到了香炉山的山脚,别说,在山脚向上望去,它还真像一个悬挂在天上的“香炉”。香炉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给陡峭的悬崖增添了不少生机。山脚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看来前来登山欣赏风景的游客还不少。笔者拿出手机,在山脚下情不自禁地给香炉山拍了几张照,清晨的“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多了几分娇羞和妩媚。
顺着台阶直上,笔者看见了用水泥制作的三根椭圆形石柱,小而直的石柱上拴着三根铁链,铁链上挂着少许红丝带,里面围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是用楷书阴刻的红色大字“黔阳第一山”,旁边另有一块石碑对“黔阳第一山”作了介绍。碑高1.6米、宽0.82米、厚0.15米,系清光绪甲申年暮春月吉日“知清平县事古滇徐作霖题”。通过碑文的记载,笔者对“黔阳第一山”有了简单的了解。
顺着台阶继续走,突然看见石阶旁边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写着“二屯崖城门洞”。据石碑记载,二屯崖城门洞又称大门洞,位于香炉山南面,在“黔阳第一山”碑上方102米处。二屯崖城门洞的城墙均用大块方石砌成,凿工精致,衔接紧密坚固,除墙头人为破坏的部分外,其他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通过一处低矮的城门,就可以在平坦的水泥空地上找到一处歇脚的地方。它是由一个青石大圆桌和四个青石小石凳组成的。它的出现,可以让大汗淋漓的笔者一行驻足停留,小憩一会儿,养足精气神。笔者一行喝了一点水,补充了一点能量,就继续往前面走。顺着小路望去,可以看到灰瓦白墙的小院,因为还在施工中,所以游客不能进去观赏,只能在小院外面抬头仰望。小院旁边还有一个宽敞的水泥凉亭,方便游客休息,但是笔者一行顾不上休息,就继续沿着台阶向上走。
走到一处树木葱郁的小树林里,树林下面都是一些长满青苔的尖锐的小石峰,一个个凸起的小石峰,在青苔的点缀下,就像一个个襁褓里面的婴儿,露出一个个绿油油的小脑袋,可爱极了。不知不觉中,笔者一行来到了二屯崖古城遗址,据碑文记载,拱门上方原建有楼阁,现已毁坏,古城基址尚有遗迹。遗迹主要包括“城隍庙”“山神庙”“魁星点斗阁”“香炉塔”“城门洞”“观音洞”“城墙”和“水井”等。
据说,香炉山爬山节每年三次,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这三天都与观世音菩萨有关,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六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成道纪念日,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出家纪念日。原先,这三天人们都会去爬山,给观世音菩萨烧香并祈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庙会。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被称为“一线天”的九十九蹬坎,它是以青条石砌成的九十九级石阶。石阶每坎高0.2米,最宽处4.3米,最窄处2米,最陡处与地面呈60度,九十九蹬坎共计长33.5米。在九十九级蹬坎的左边,有用不锈钢搭建的扶手,方便游客上山和下山,助他们“一臂之力”。
走过长长的石阶,笔者一行终于到达“南天门”,据碑文记载,“南天门”位于香炉山顶层的南面,与九十九蹬坎连为一体,是香炉山的第二道雄关。九十九蹬坎和“南天门”狭窄陡险,是通往香炉山顶层的唯一通道,故称“一线通”,又称“一线天”。尽管笔者一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是终于爬上了九十九蹬坎和“南天门”,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稍作休息后,笔者一行就继续往上面攀爬,接下来的石阶路,蜿蜒曲折,走起来比较平坦。风迎面吹来,给疲惫不堪的身躯带来一些慰藉。站在香炉山的山顶上,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和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不由想起当地流传着一首古诗:“无香无火冒青烟,弥漫炉山古话传,圣地苗乡一绝景,人到此地便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