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民族中学 罗发胜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为当前和未来各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的时间段,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是每一个高中老师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若想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就是需要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有很强的结构性,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具有大单元特征。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过程过于抽象,难度较大,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2019年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中,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特别在圆锥曲线和立体几何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随着信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众多的信息化技术走进课堂,西沃、鸿合等成为多媒体的主流系统,几何画板、超级网络画板、GeoGebra等教学辅助工具成了数学课的日常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予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更好的直观感受,提升数学教学整体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众多优点不必赘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的弊端是我们应该重视且优化的关键,如众多教材、资源的选择,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教学课程中过度使用信息化教学,而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与课程教学标准往往不匹配的,与我们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定吻合,如果不经过分析研究直接生搬硬套,会导致出现教学内容刻板僵硬的情况,而教学会从传统的“填鸭式”走向“观看式”教学,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中应用,虽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容量,但并不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中要避免“过度”的情况出现,通过信息化教学实现更高层次“交互”,需要给予学生探索问题的活动,并鼓励学生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在不断的师生、生生交互中形成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1.信息化技术引导策略。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数学问题,能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状,能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信息化技术能够直接展现我们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当前高中数学教学重点通常在数学理论层面,强调的是解题技巧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薄弱,大部分学生对高中数学持有畏难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学习的“导入”工作环节,通过挖掘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升数学抽象能力,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提升数学中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隐晦的逻辑思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幂函数》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的描点法制作“对勾”函数图像,通过函数图像点位的移动,加深学生对“对勾”函数的理解和影响,掌握函数的动态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其他功能探求函数更多的未知知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课外深入研究。这样,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这样的引入模式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2.理念认知层面。新课改提出后,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国外教学理念的总结和研究得出,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理念层面,所以须加强教师对信息化应用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数学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高中数学知识在整个中学属于较繁杂的阶段,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非常关键,是解题能力的基础,也是提升运算能力的关键。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信息化可以让学生多途径、多思路解决数学难题,还能让学生直观地解决问题。师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学实施效果,特别是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能力,能够充分展现出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综合能力不属于数学的数学能力范畴,但却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重要因素,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简单到复杂的呈螺旋上升式教学更符合数学教学的特征。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项重要课程,逻辑性强,抽象能力高,需要师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可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直观性和模型化,让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索,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