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白午小学 潘 春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由于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人们的数学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人们不得不提高对数学的认识程度以及数学教育的思考程度。而小学阶段正是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一、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在数学教育中蕴含着素质教育的因素,而素质教育则需要通过数学等内在学科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效用。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二者之间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进行数学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数学教育来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二者相结合则成为数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挖掘其潜能,激发其学习热情,并且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正确认识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学理论,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思维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思维都固化在课本的知识内容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放松、舒适的课堂环境,只有让学生的精神情绪放松下来,才能使其点燃智慧的火化,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时,教师告诉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且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含稳定性的三角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给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时学生通过回忆日常生活所见事物进行积极回答“屋顶、钢架桥、电线杆、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然后教师对这些回答予以回复。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其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加深知识的学习印象。
(二)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学习体验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报以热情,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状态,这才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很多学生的概念里,数学学习十分困难,甚至对数学望而却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未被真正激发。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而出发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此学生才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内容。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数学教学是一项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其中很少有动手实践的题目,大多都是运用公式进行解题,而公式的推演也都是前人推导出来的。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切实地感受过。对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时、分、秒”一章时,教师需要制作一个可以用手拨动的时钟教学道具。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一小时等于六十分,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其次,教师拿出时钟教学道具,告诉学生哪个是时针、分针和秒针,然后选择一个学生用手拨动秒针,其他学生一起数数,看看是否是秒针拨动六十格后,分针拨动一个格;分针拨动六十格后,时针拨动一个格。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和学生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