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7日

用好红色资源 厚植爱国情怀

—— 以黄平县为例

□ 郑振涛

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文件指出,支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围绕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发挥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大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以及中小学生到黔东南州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苦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保护好、管理好、维护好、运用好。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征程正处于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只有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才能真正把先辈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利用好、建设好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淬炼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加强思想洗礼,搭建红色课堂。红色文化是具有宏大正能量、值得不断发扬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领略革命精神的真谛,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了解红色文化后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本着就近方便、节俭有效的原则,带头赴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亲身体验感知、感受伟大的革命精神,感知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在培养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感方面充分挖掘地方红色素材,实地搭建红色课堂,感受思想洗礼。如利用黄平旧州抗战机场,使党员干部意识到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旧州抗战机场位于黄平县旧州镇,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为建立西南大后方的防务体系,决定在黄平兴建野战机场。1939年秋,旧州抗战机场开始勘测,1941年动工兴建。1943年,黄平旧州抗战机场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启用。1944年,美军提供战略物资和技术人员,中国投入10多个县10多万劳动力,将其扩建为甲级航空站机场。机场在抗战时期常驻着有名的美国陈纳德“飞虎队”800余人,日起降飞机100余架次。1945年春,随着旧州抗战机场正式投入使用,美军“飞虎队”飞机从湖南芷江机场等地源源不断飞来,旧州抗战机场最多可一次停放108架飞机。旧州抗战机场的飞机每天黎明时出发,每次共出动9架,每3架一组向前线执行轰炸敌军的任务。陈纳德将军领导的“飞虎队”为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美联盟反抗法西斯光辉红色的见证。旧州抗战机场这一抗战时期贵州的重要军事设施,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泪和汗水,成千的民工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共赴国难、不惜舍身毁家抗击日寇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利用旧州抗战机场及收集整理散落民间的红色革命纪念物,建立陈纳德将军纪念馆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到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发挥革命遗址红色教育作用。

激发内在动力,发挥红色功能。学习红色历史,既是学习好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客观要求,也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基础。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具有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着力挖掘红色资源承载的时代价值和思想精髓,积极鼓励多读红色理论书籍,强化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自觉置身其中去体会红色文化的厚重,汲取英雄模范精神滋养。将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不怕艰苦、勤劳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美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工作热情。把红色资源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物等红色资源,用红色丰富旅游内涵,讲好红色故事,打造好红色教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重温红色革命精神,铭记党的革命历史。通过现场考察、理论探讨和思想交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资源规划保护和挖掘利用,高扬爱国旗帜,开发红色文化产品,确保红色文化深入基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构建红色文化独特风景线,发展壮大文旅产业红色宝藏。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宣传系列活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深入人心,进一步凝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美好新篇章的正能量。

深化理论教育,汲取红色营养。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道德力量,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开发红色文化就是开发党的政治优势,发展红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黄平是一片红色热土,旧州既是一个红色文化厚重的古城,也是一块红色多情的土地。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两次路过旧州,播下革命的种子,演绎了一个个红军与百姓鱼水深情的故事。现有王富海革命烈士陵园、红六军团司令部、橘园密谈、红军医院、中华苏维埃临时银行、红军济贫大会、红军领导人行居、红军街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等。当年红六军团进驻旧州时,在天主教堂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法文版《贵州地图》,萧克将军请当时的传教士勃沙特将这份地图翻译成中文,为红军顺利走出云贵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勃沙特随红军辗转贵州、四川、云南等5省历经560天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的纪实作品——《神灵之手》。1935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洛写的《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应有作用,尊重党员感受和需求,多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不断丰富党支部主题活动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党的事业发展的关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参观有收获、心灵有触动,注重在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爱国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习能力,为黄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黄平县发改局)

--> 2022-08-17 —— 以黄平县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783.html 1 用好红色资源 厚植爱国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