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十一小学 谢树菊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从理论意义来讲,大脑的生长主要靠营养物质和外界信息的刺激。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而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中,识字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识字时,不但有声音对孩子听觉的刺激还有字形对视觉的刺激,这种音形的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应区就建立了声音和字形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越多越复杂,头脑就越来越聪明、越灵活,从而增强脑的机能,极有利于智力发展。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张田若老师的专著《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对识字及识字教学进行理论论述。崔峦老师等专家在《课程改革问答》《新课标解读》中多处论述识字教学的变化及对策。但尚无一线教师对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索,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体系和方法。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激发兴趣、增强创新动力。
(二)引导发现,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识字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由外部要求“要我学”提升为内部激励“我要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领会识字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四、完成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猜字谜、编顺口溜、形声字、部件组成等。教学中笔者有意将各种识字方法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兴趣识字,以说促识
教师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识记生字。应设计多种趣味识字法,如:“编故事识字法”“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顺口溜法”等等。编顺口溜记忆生字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识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编自记”可谓一举两得,既记住了字形,又训练了思维和说话能力。教学“蚊”字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语文书上一只虫”“虫子飞进文具盒”;教学“灭”时,学生自编的顺口溜是“一根木头压住火”“一盆水浇灭了火”。这些有趣的识字法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的语言之门打开了,加快了学习的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以说促识的良好效果。
(二)及早阅读,以读促识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学生学习拼音的目的是识字,识字到了一定的数量才可以读书。这就是说,阅读要等扫清了文字障碍才可以进行。而这样一来,学生识的字不能很快地给他带来阅读的快感,识字变成了一种无趣的劳作,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总之,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学完拼音后,就应该开始引导他们开始读书,先从拼读一句话开始,逐渐扩大到读一段话。学生从拼读中会发现读书过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