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19日

浅谈“自学互帮导学法”目标搭建

○ 从江县洛香镇中心小学 石应冬

案例一:张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张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通过两组有针对性的数据,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出示这节课的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老师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接着问:“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生1: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生2:知道小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生3: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师:学习数学要善于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所学的数学知识会在生活中运用。

接着,学生围绕这三点学习目标开展了这节课的“自学互帮导学法”的学习活动。

案例二:杨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杨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几组具体数据,复习了体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接着杨老师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杨老师一边叫学生看书,一边板书课题。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完了本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杨老师问:“谁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些什么?”

生1:知道什么是容积;了解容积的进率。

生2:运用容积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生3: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积问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了解什么是容积;掌握容积的进率并进行单位换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积问题。

于是,这节课就围绕这几个学习目标开展“自学互帮导学法”研讨活动。

案例评析

一、目标搭建要把握时机

把准时机是目标搭建成功的前提。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知道,这两节课师生都共同搭建了学习目标,但搭建的时机不同。张老师的课是在出示课题后接着就引导学生搭建了学习目标。杨老师的课是出示课题后,学生初学教材,在学生初学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初步了解,再引导学生搭建学习目标。

二、目标搭建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目标搭建成功的保障。所谓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使用教材而言。张老师的课学生接触课题就搭建目标;杨老师的课学生初学了教材才搭建目标。到底是搭建了目标再自学教材,还是学了教材再搭建目标?一年来,是教师们争论的热门话题,解决这些争论的话题往往是理性的东西多。上述的两个案例恰恰对这个争议就有了明确的回答:要根据具体的教材而定,需要学生参与构建方法、法则、运算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知识,就适宜接触课题就搭建学习目标;学生“零”起点知识、非常简单的知识、人们习惯规定的知识、只需学生记住结果的知识,就适宜学生先看书,再搭建目标。像张老师那节课,需要学生构建比较小数大小方法的教材,学生一接触课题,张老师就引导学生搭建学习目标,他的因材施教就是很好的;杨老师那节课什么是容积,容积的单位等知识这是数学界规定知识,无需构建过程,因此,杨老师出示课题后,安排学生初学教材,学了教材后再搭建目标,这无疑也是很好的。

三、目标搭建要艺术引导

艺术引导是目标搭建成功的关键。所谓艺术引导,就是告诫教师不要死搬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倡导要引得巧,引得妙。张老师这节课要想搭建学习目标,只问了一句:“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学生说了三点目标,但学生把数学知识的运用说掉了,教师当时就进行了补充。同时教师对几点目标进行整合,对表示程度的词语进行调整。她的目标起源于学生,但高于学生认识。杨老师的课需要学生搭建学习目标时也只问了问:“谁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些什么?”学生说出三点目标,老师将这三点学习目标具体化,非常满足学生意愿,但又没有降低学习要求,搭建目标的过程非常和谐。这两节课目标搭建方式大同小异,都可谓“艺术”地共建学习目标。

总之,“自学互帮带导学法”搭建目标,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把握好时机,要因材施教,要讲究艺术。

--> 2022-08-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95969.html 1 浅谈“自学互帮导学法”目标搭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