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洛香镇中心小学 石正考
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试用“自学互帮导学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教师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够,或者虽然有了一些认识,却缺少办法。本文拟对“自学互帮导学法”中为什么要搭建学习目标,如何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的问题做一些探索。笔者以为,在“自学互帮导学法”中,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搭建及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搭建学习目标。首先,教师要善于说明学习目标的意义、价值。创设问题的情境,揭示矛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索的需要,才会主动地学习。这就是解决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我们要到商贸街上去,那里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你想去还是不想去?其次,才是学什么的问题。学什么呢?师生共商学习目标。教师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才能算是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去商贸街,有什么疑问吗?——怎么去呢?赶车,走路,还是骑自行车?选择哪条路径呢?需要准备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方案吧。这就是学习目标的搭建。在搭建学习目标时,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可过高,也不能太低,还要带有一定的层次、梯度,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
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达到目标的过程。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有计划地多组织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独立思考和练习等,在多种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符合心理学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完整的计算法则,并且印象深刻,易于保持。这就是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学习”。这是讲授法所不具有的,因为讲授法是以例题为载体,以讲清概念、法则为中心,然后让学生用概念、法则去解决问题,是接受而非获取。有了去商贸街的方案,还得让学生去实践一盘,亲身经历过程才能体会怎样达到目标更省力省钱,在过程中观赏一路风景,攻坚克难,收获一个个成功的喜悦。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适当变换数学作业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大多数教科书上的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些距离,教师和学生一起找一些与该数学知识相关的,学生身边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这也是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师都很重要。正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正确认识和教师的好教法得到加强,负反馈信息可使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教师不适当的教法得到改正。教师如果只重视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反应,或重视课外批改作业而忽视课内作业的检查,就会使学生不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又不能及时改正计算中的错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由于教师不能当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一点很值得我们重视。当然,加强课上的信息反馈,也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作业都放在课内批改,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要妥善处理。
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关键是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使教师组织的学生认知活动建立在可靠的科学依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