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水尾镇幼儿园 吴宗根
《幼儿心理学》中提到语言本身是在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幼儿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才能感到有许多的知识、经验、情感、愿望等需要说出来。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通过故事激趣,培养语言素养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就会听得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受教师情绪的影响绘声绘色地表演。
二、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产生情绪不安,甚至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感就会逐渐消失,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语言水平是不相同的,有的善于与人交谈,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不爱说话,说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教师要掌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好个别工作。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交往任务;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说话。通过多讲多练,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重视创设情境,促进语言发展
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幼儿园要布置班级图书角,让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结合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很多幼儿争看同一类书籍而发生的争抢现象,教师要通过语言引导,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看书时,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在阅读后,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故事演讲会,或者“我的阅读我来说”等形式让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从图书中获得的故事情节或其他内容。
四、鼓励大胆交流,丰富孩子语言
教师鼓励孩子平时大胆交流,积极创造交流环境让孩子发展语言。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是纲要精神,也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师生互动,幼儿互动来培养幼儿的言语组织能力、交往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幼儿回答来发展孩子的语言。例如给幼儿讲故事或者看幼儿在画画时,教者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问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孩子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训练。当然开始问问题不要太多、太难,要循序渐进,否则一旦孩子回答不上来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孩子尽量说得具体完整。例如假期就要来了,教师可以营造情境问问题: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到公园去玩。那你能不能说说公园里有些什么?你玩得怎么样呢?经过教师提示,孩子能这样说了: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公园里人很多很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玩得很开心。平时,教者要积极要求孩子们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各自家庭中的趣闻,只要常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孩子,才会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发展。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通过多种措施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