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康) 今年以来,凯里市纪委监委持续探索开展民生监督的具体路径,以“强基层·保民生·促发展”专项监督为抓手,紧盯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及时优化调整工作方式,推动相关责任主体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专项监督督促办理“急难愁盼”事项88项,追回补偿、补助等各类款项114万元,发现问题线索39件,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18人,立案审查调查5件5人,采取留置措施1人。
坚持职能职责,提级监督“强基层”。印发“强基层·保民生·促发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对各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基层站所开展提级监督工作,围绕镇(街道)“六办七中心”所涉及业务的31个具体项目,在全市20个镇(街道)推进专项监督全覆盖,采取“室组地”联动每月至少一次对基层站所关键环节、重点事项开展监督检查,成立4个专项监督组,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常态化对基层站所履责情况开展监督指导,着力破解个别基层站所履职不力,对村级权力规范运行“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整治“保民生”。重点围绕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养老保险审批发放把关不严、物资采购“微腐败”等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采取查阅资料、大数据比对分析、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专项监督。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问题典型、反映强烈的涉及基层站所的问题线索,由纪检监察室直查直办,及时向社会发布审查调查信息回应群众关切,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坚持标本兼治,固本清源“促发展”。既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列成问题清单,分类处置、按时销号,及时跟踪调度问题解决和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进度缓慢甚至弄虚作假的行为,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又坚持边整治、边建设、边完善,通过制发监督提醒通知书、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及时督促有关单位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并将整改成效转化为制度成果,强化廉政风险排查,对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权力进行梳理,构建基层权责明晰、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的权力清单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治未病、促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