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谋映 聂小萱 李林果) 为落实我州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医保数据质量。8月16号上午,黔东南州DIP支付方式改革病案、清单编码培训开班仪式在州广播电视大学举行。
记者在培训会上获悉,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近300人,主要是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州级民营医疗机构从事医保、编码、病案质控、临床的工作人员,通过参与DIP支付方式改革培训学习,进一步转变医院的管理理念和规范医院的诊疗行为。
州人民医院质控科副科长林刚介绍,通过DIP的支付改革,将改变以前的项目付费方式。它是一个总额付费,比如一个疾病,这个疾病定额在5000元,医院就会控制成本,少做检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服务不会打折,甚至会更好。
DIP支付方式是指的是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据介绍,DIP支付方式改革是国家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有重大作用。在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做好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质量的管控至关重要。
暨南大学医保大数据研究所研究员宋彦杰介绍,病案首页规范跟清单规范是不一样的,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是直接上传首页,而不是上传清单。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造成一部分的高套或者是低套,那么其实就是涉及到骗保工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培训的时候病案和清单两部分内容是同时进行。清单是所有数据的集合体,包括了医院所有的业务数据:从入院、到检查检验、手术、出院等这些完整的就诊数据,医保局只需要调取医院的清单,以及最后的结算信息,就能了解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和费用明细。而所有数据的规范管理,是实现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
据悉,此次培训共计16天,来自国家级及省级的专家将从医保结算清单填写标准解读、DIP付费原理、规则、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下一步,州医保局将从参训人员中挑选优秀学员组建本地的专家团队,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病案、清单编码工作。
“通过DIP支付方式改革这个重要的方式来倒逼医疗机构病案质量要规范,数据质量要规范,收费要合理。反之参保群众也会得到高质量的就医,费用会更加合理,医院自己的收费结算也更加的合理,行为规范了,老百姓的费用负担会得到有效减轻,医保资金就得到了合理使用,从而达到‘医、保、患’三方共赢的目的。”州医保局医保中心主任吴兰说。
据悉,DIP支付方式改革将于2023年1月1号在全州进行模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