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秀廷
节气在时间的流逝里获得重生,在这个意义上,节气给了我们重返时间河流的可能。
一
时间不动声色,节气却是有色彩有温度的。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是大地鲜活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大自然广袤的时空里,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殖、迁徙,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凋落,随着时令而动,成了季节轮换的“物候”标志,一个节气有“三候”,一年共“七十二候”,每一“候”都驻守着节气的魂魄。魂之所系,魄之所依,节气因此有了性别,有了年龄,有了气性与故事。
每一个节气,都自带芳华,包含着世俗、劳作、诗意、美感,以及东方哲学意蕴,生长着独特的生态气质与生命颜值,也守护着尘世的安宁与吉祥。在我的心里,节气素朴、清新、活泛,有自己的节奏和色彩,赋予乡村温度、生机与活力,衍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因而充满神秘的气息。乡村在节气的开枝散叶中,不断丰富和沉淀生命的底色。
呼应和遵循节气,安时处顺,是乡村里人们认识大千世界一种朴素、直观而细微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的素净和美好,涵映在乡情、乡音、乡愁互生的意蕴里,让人们在劳作、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对家园和生命最直接、最鲜活的认知。乡村因之增添底气,农人由此多了期待。
节气收藏着农耕文明古老的智慧,呵护生命的成长与尊严,给俗世乡村留下阔远的精神回望和呼吸空间。古人云:“凡农之道,候之为宝”“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这里的“道之宝”和“本之时”,就是节气。应时而为,忠诚于节气,大地才有最好的生机。农民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为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乃至合一的状态。节气在创造秩序的同时,跃动着乡村的节律,沟通了人与自然谐和相融的情感,生动了岁月,安抚了人心。
二
真正的美,是不会有隔膜的。
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情感、哲学、历史,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相生相息的一种姿态。二十四节气的气脉和调性,丰饶繁复,个性鲜明。每一个节气,至简的两个字,蕴藏历史的阔视,也敞开当下的关联。有的节气,相携喜乐,舞动生命的节律,翩翩而来,如雨润风暖的“立春”;有的节气,带着情感,穿越时间的距离,引领人走向生活和感情的深处,如慎终追远的“清明”……
让时间在流动中抑扬出彩的,是节气,节气的流年之美,充盈着牵藤扯蔓的活力,也张扬着凋花落叶的气性。
时间的神性与魔法,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2015年在开封北宋地层中出土的千年莲子,经杭州花圃育荷专家细心培育,几年后开花结实,田田荷叶,淡淡莲花,映照出千年前的清风明月。
一片无言的绿叶,晴翠在哪里都是蓬勃的生命;一朵寂寞的小花,迎风在哪里都播撒芬芳;一个埋首耕作的农人,在哪里劳作都有节气引路……节气行深至微,在自然与人的移情中,草木气,庄稼拔节的香气与甜味,不断被转化、抽象、升华,心灵的冷暖,生命的雨晴,就在不知不觉间润进人生的宏阔或逼仄中。
时间的针脚,在二十四节气的舒张韵律中,留下了等距离的流转之美。节气是有情节的时间故事,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蓬勃丰沛,慈严有格,一月两相遇,一年一轮回,既不动声色,又千变万化。这些充满生命气息的节气,隐伏着生活与情怀的律动,一年又一年,在一个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参与了自然、人文、历史现场的建构,进而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在时间场域中的秩序。
节气在时间深处,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三
节气是有根脉的,我们的祖先,运用生存智慧和发展理念为时间命名,隐藏着对自然、家园、劳作和生命最美的表达。一个个节气就是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指路牌,更是华夏民族从大地里生长出的浪漫。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云行雨施,品物繁生,时间上的演化,空间上的扩展,这“行”与“生”之间的传送与桥接,是二十四节气。节气是神奇的造物者,以时间建构空间的形式,赋立体于线性中,酝造色、形、情调和氛围,借山水、风物与情致动人以心。大山深处的一些古村落里,节气像神灵一样活着,虽然无须朝日祭拜,但谁也不敢对节气有任何的轻慢和冒犯。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绵感,在节气的递生中得到生动的揭示。诚如苏轼所言,“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节气的妙手,点拨过凡夫俗子、流水光阴、鸿蒙星辰,她挥动无形的画笔,点染山河,调配大地上的色彩,让人们相信她拥有穿透时间又支配时间的力量。
在节气的调教下,一个个簇新的日子,自然生息出青葱、葳蕤、蓬勃、馨香、晴暖和风调雨顺的气象,也会衍化成暴雨、雷电、萧瑟、酷暑、至寒与枯落凋敝的际遇。天机活物,生命开显,轻灵与沉厚,温润与酷烈,构成了时间的面相,匆匆却永恒。
四
节气进入村庄和人心的路径,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修行?”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睡觉。”人生在世,行,走,坐,卧,顺其自然,都是修行,心生慈怜悲悯,皆为福地。大千世界,无象主宰万象,无形造化有形。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往复,于天地万物而言,就是遵时令、守节律、顺气运的修行,自然拥有了推动季节轮回的力量。节气不仅提供和积累生产生活经验,还会衍生美学意蕴,给人生以希望和慰藉。有的人,一辈子匍匐在农事里,他们把整个人生,都交给了雨水、阳光、农事和土地,把生命的青葱与枯落都融进节气的起承转合中,让自己也活成了节气,最终成为农历和节气的殉道者。
节气反映时间和物候的轮换,传递着古老的生活智慧。人们总是等待轮回的节气带来希望。乡间农人,遇到歉收的年月,心里像是落了坎,紧蹬苦爬,也撵不上别人。会有乡邻相劝:错过了这趟节气,还有明年呢。虽然人们珍惜现世的安稳与俗常,早已超越了对来生荣华的祝祷和期盼。但是,人们还是从节气的轮回里,得到了寄托和领悟,这辈子活不出头的人,就想活出下一辈子。人们相信,节气仁慈而宽宏的轮回里,隐含着对贫苦劳碌者来生美好的承诺。
岁月悠悠,节气绵绵,养活了人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