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0日

远去的 稻花香

□ 杨邹雨薇

立秋前后,田野上就变得日益可亲起来。放眼一望, 正是稻禾抽穗的时候。微风一吹,稻花的香气扑面而来。

只是这样的场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我的家乡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邻村,还保持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情画意。

陪爷爷出去办事,路过邻村的田野,看见田野上那些正在抽穗的稻子,爷爷眼里露出了艳羡。爷爷说:生在农村,还是有田好啊!自己种粮,吃得心安。我说:都什么时代了,您还留恋种田?爷爷略带责备地说:你们小孩子不懂,农民不种田,难道整天打麻将?你们没有经历过苦难,不懂得粮食的珍贵啊!

听了爷爷的话,我不再言语,陷入沉思。

爷爷奶奶是村里的种田能手,在村后的南津渡大桥没有建成通车之前,我们家还是有四亩多田,记得我读小学时还曾为种田的爷爷奶奶送水送西瓜。每次送水送瓜到田间,都能感受到老人的喜悦。因为稻花,是爷爷奶奶眼中最美的花,其价值远远大于屋前屋后的牵牛花、泡桐花、刺槐花。爷爷的个子不高,但他的双肩如同起重机,托起了一个大家庭的责任。

由于父母跟叔叔婶婶常年在外漂泊,种田的责任自然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每年早春,爷爷就做好耕种准备,仿佛是记忆深处的稻花香气在指引着他的行为。他先是拿出早已备好的谷种,浸泡、催芽。同时抓住下雨的机会,去做好稻田蓄水,然后是犁田、耙田、分间,再把发芽后的谷种撒播在平整好的育秧田里,盖上薄膜,细心呵护。

在秧苗成长的时间段,爷爷奶奶还要对其他稻田进行砍陡坡、犁田、耙田、施肥、插秧、车水、除草、防病等一系列劳作,然后才能像阅兵首长那样站在田埂上欣赏自己的秧田,看一棵棵秧苗分蘖成无数棵,越长越高,越长越粗,越长越壮,把原本稀稀拉拉的秧行填满。几个月之间,稻田便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在蛙鼓声中,青秆里的嫩穗呼而欲出,就到了抽穗的时间。

稻子抽穗,如同孕妇怀胎,最令人欣喜。这时候,爷爷显得特别勤奋,唯恐因疏于灌溉而干死稻子,或者让虫子伤害稻子,所以去田间的频率远远大于去菜园的频率。他像呵护我们小孩一样呵护着稻田。由于他的精心伺候,一株株稻穗密密麻麻地立在稻田里,居然显得格外挺拔,彰显出令人喜爱的精气神,形成一种迷人的风采。

特别是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密密匝匝的稻穗,踮起脚尖,悄悄地从稻叶鞘中钻出,开始就有部分小穗开花,显得柔美可爱。三五天之间,整个稻田就挂满了稻花。最令人惊讶的是,天气越热的中午,稻花开得越灿烂。那些稻花,小得像婴儿的指甲,泛着微微的鹅黄,没有一丝杂色。

爷爷仿佛对稻花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他喜欢弯下身子,双手轻轻托起一株稻穗,仔细打量,甚至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他要通过没有花萼和花冠的稻花,来预测今年的粮食产量。那一刻,我发现爷爷额上脖子上的汗水跟稻花一样,格外美丽,让我难忘。

爷爷虽然很疼我,但有时候也很“残忍”,故意考验我。特别是在我送水的时候,他通常不让我立即返回,而是跟我唠唠叨叨说上一通农业知识。他告诉我,在家里的几块田中,以圆坡下跟刀子塘两处的产量最高,而清水塘和鸭头山的产量较低,云云。有时候,自己伸手去抚摸稻穗,爷爷会提醒我:轻一点啊!

立秋之后,蓝天白云下的田野,泛起绿色稻浪,秋风吹来,稻花翩翩起舞,田野的变化也愈加明显。几番秋雨,洗去夏天的炎热,洗出了田野的金黄和农家丰收的冀望。这时候,爷爷奶奶就合计着怎么请人帮忙收割,做到颗粒归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尽管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家里也已经没有了耕田,但站在邻村的稻浪深处,我闻到了熟悉的稻香,尽管这稻田里散发出的熟稔气息,已渐渐远去,但那生我养我、湿润清甜的泥土芬芳,已成为我记忆深处的无限温暖。

--> 2022-08-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068.html 1 远去的 稻花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