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0日

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 童军华

连日来,为迎检加班,做资料,忙得焦头烂额,大会小会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连周末都得窝在单位,把人弄得一脸懵逼,感觉生活了无生趣。怪不得有人说减负首先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让教师一心教学,没有教师的幸福,哪有学生的幸福可言。

又是一个周末,突然,想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芳香,放松那根绷得紧紧的弦,念头一冒出,就如开闸的洪水,势不可挡。抛弃一切,做了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践行者。

我所在的小镇原来是县衙所在地,名叫安仁。小镇没有碧绿、幽静的公园,却有着千年的历史,一条信江河绕城而过,常年奔流不息,曾给小镇带来了无尽的繁华,成了商埠重地。当年杨万里路过此地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让昔日的小镇好好地扬了一把名。

伴着微风,带着一路好心情,走出家门,决定到老县衙去看看。“撸起袖子加油干,勇往直前闯天涯。”从店铺飘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感觉浑身有劲,健步如飞,穿过长长的街道,老街扑面而来,坐落在余江二院旁边的天主教堂至今保存的完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成了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沿着此路向前走一百多米,然后右拐弯,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一栋栋富有特色的房子,这些房子皆为木质结构,上下两层,下铺上骑楼,屋梁雕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是典型的江南商户风格,颇具韵味。它们大多是明清古建,由于时间久远,一些房子脱落很厉害,房檐上雕刻的图案有些非常模糊,花旗银行的旧址依稀可见,可再也看不到往日的喧闹与繁华。

转过街角,继续向前走,老县衙就出现眼前。老县衙经过几番重修,如今焕然一新,显得格外威严,向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有老县衙的介绍。安仁县衙门始建于宋端拱元年(988年),现仅存大门(八字门楼)、厢房、大堂和监狱部分建筑。

走进大门,左右两边是厢房、大堂和监押房,正对面是大堂,离大门正面约二十多米处有四根直入屋顶的高大柱子,其他空无一物,这里应该就是当年县老爷坐堂的地方了,站在此处,我思绪万千,仿佛昔日威严的县衙老爷惊堂木一拍、威武升堂的情景历历在目。仰望屋顶,前厅穹隆形的建筑设计兼以各式应景的雕花配合,着实显见昔日县衙门的豪华气派、庄严肃穆!

“现在真是变了样啊。”随着一声叫喊,几个中年人走进了大堂,我们彼此笑一笑算是打过招呼,他们左看看,右瞧瞧,手还不停地摸一摸,啧啧称赞声一波接一波。他们的行为举止也感染着我,我在大堂看完之后,就到两边的厢房瞧了瞧,面积大小不一,展现了当年县衙实际情况。古时等级分明,县衙人员办公、休息的地方也是按等级分配的。看来这种安排古来有之,如今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很多事情,看得淡了,忍耐的能力就变强了。

老县衙已经成为小镇变迁的历史见证,小镇人常常说起它有一股自豪感。站在老县衙那宽阔的空地上,仿佛看到了当年县老爷办公的情景,那是何等的威风、庄严。环顾四周,满目皆是重修后的痕迹,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看到的是老县衙,留下的是历史,放飞的是心情,累并快乐着。人这一生啊,轰轰烈烈固然好,但反过来看看那些与世无争或碌碌安逸的人,他们不也同样活出自然、活出自我了吗?

从老县衙出来,满身轻松,一扫多日的阴霾。人有的时候在遇到不如意时,换一个思维,或出去走走,或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或邀上三五朋友聚一聚,也许就会烟消云散,别有洞天。

人生之意,应该让自己每一个日子活得简单有趣,每天都能看见欢喜。

--> 2022-08-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069.html 1 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