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2日

小论“导学案与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学习”的关系

○ 黎平县第八中学 吴应良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全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方案,具有“导读、到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指示着学习的路线、方向和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路线图去实践、探究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速度、探究的深度、拓展的广度、学习的策略和具体细节,完全应该由学生自主把握。

一、导学案给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学习带来了直接参与性的关系

导学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位只有形却无声的“老师”。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确立了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并为学生学习创设了新的情境、设计了新的问题,指出了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以最直接、最具体、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学习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解疑答感,不断向前,直至达到学习的目标,完成学习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作为学案的使用者可以使老师在学案的设计与完善方面获得有价值的帮助,使导学案不断完善,更加科学。因此,从这意义上讲,学生不仅是导学案的使用者,还是导学案编制的参与者。

二、导学案与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习题训练案的关系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习题训练案,而是高效学习的线路图,目的地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此,导学案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并对探究过程和情境进行预设,使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境来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但是,导学案它有训练的内容,训练内容的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导学案的目标要高于其他训练案的目标,其综合水平也要高于训练案的整体水平。训练案可以独立于导学案以外,或者成为导学案的一部分。但是,练案不能代替导学案

三、导学案与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知识生成的关系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预习环节,一个是课堂学习阶段。在预习阶段中,导学案的使用虽不是最主要的,但其使用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也会为导学案质量的提升提供好的帮帮助。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一对建以解决的矛盾。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教学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刻板灌输和控测主义倾向,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调试’或‘创生’的课程”实施取向,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在上课前一到两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在下一节课上课一段时间收齐后进行适度批阅,进一步了解学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简单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如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探究性问题的简单思考和书写等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二次补充,使导学案得到更合理的改写和补充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是一种最佳的教学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知识生成完善的导学案,提升导学案的设计层次是导学案质量再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感悟,在导学案的“留白”处填写“教后记”,而学生在“留白”处填“学后记”,便于反思和总结提升。法国哲学家利奥塔曾言:“对传递确定的知识而言,教师并不比存储网络更有能力”。“当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学过程本身充满激情地投入创造活动的时候,则宣布‘教师时代’的来临”。

--> 2022-08-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140.html 1 小论“导学案与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学习”的关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