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2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

○ 凯里市第七小学 周 敏

环境保护是宪法赋予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也是人们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它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个重大主题内容。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近年来倍加注重环境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分子,履行自身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要确定视频的呈现形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目标立足于解决学生真实问题,满足学生真实需要。视频资源选用时,需要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不同年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视频资源呈现形式。在低年段,可以选择动画视频、配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快乐过新年”中涉及少数民族的春节,其中介绍了傣族泼水节、西藏的锅庄舞、苗族的挑稻花鱼等少数民族的过新年习俗,这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年级的孩子难以理解,播放相关视频资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视频资源的选用只是引起其兴趣是不够的。视频资源的选用应该引发其反思或者共鸣。例如前面提到的“虎门销烟”一课,给学生播放电影《虎门销烟》的片段,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对当时的中国意义巨大。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使很多中国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同时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林则徐为什么一定要虎门销烟?英国为什么要发起战争?通过视频的引入及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理性思考。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的锻炼中,可以有效做到理论应用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对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例如,在学习《我和动物交朋友》一文中,为了让学生做到善待小动物,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动物园一游,让学生对动物进行拍照或者记录,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记录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动物世界的美好,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拍摄作品或者记录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将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并亲身感受,激发学生心灵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与动物交朋友的乐趣所在。

三、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实践活动进行知识教学。小学生通过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可以及时辨别生活中的各种利弊问题,解决生活难题,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和积累各种社会信息,以此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社会经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小学生认知能力差、思维不成熟,对此,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此强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以微课为起点,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注重过程教学。

四、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

教师要做好环境教育工作,仅凭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平淡而空泛,学生没有很深刻的体验,不易理解掌握相关内容,不利于形成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模拟,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体验、理解感受,进而掌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形成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爱好兴趣,通过多媒体呈现、生活素材展示、角色扮演等方法模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体验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讲一、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时,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笔者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视频动画创设了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同时为学生讲述垃圾分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垃圾分类回收的环保意识。同时,在课堂上提供各种垃圾模型,如果品模型、纸张、塑料等,让学生根据多媒体视频了解到对垃圾模型进行分类回收。这样一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更好地了解掌握了有关垃圾分类环保的知识,为形成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五、制作教学资源,紧密联系课本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

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开展过程中,首先,教师在制作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时,应当要注重紧密联系课本教学内容的原则。制作教学资源的流程,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汇编,教授讲述、制作视频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案例,一般通过视频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制作的视频长度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要将课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同时,制作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丰官性、视频内容的趣味性。要合理选择素材,既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又在快乐的教学中学到知识,得到启发。例如,在讲学《安全记心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查找一些动画视频,如交警叔叔与学生在过马路的情景,交警叔叔在履行自己保护公民的职责,保护人民的安全,督促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法律和道德规范。学生注重自己的角色,养成一个良好的文明过马路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小段动画视频,在趣味性的视频中学习到了责任与角色的关系,以及其中的道德标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

六、巧用翻转课堂发挥微课教学价值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作能力为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探究、问题解决的机会和时间,以此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而言,其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来应用微课,发挥微课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在微课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别伤着自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促使学生体验独自在家遭遇的危险事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预防方法,以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场景模拟微课教学组织学生还原场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但是自我辨别能力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播放一段孩子在家自我玩乐、遇到危险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观察,自我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联想,要求学生小组探讨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危险,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做出总结。以上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强化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七、注重实践教学,组织环保活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的有效策略,更是日常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当加强环境教育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践,另一部分是校外实践,二者缺 一不可, 相互辅助,互为补充。其中,校内实践包括清洁班级、校园环境,整理校园内花草,宣讲环保等活动;校外实践包括参加社会志愿者队伍,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参与社会组织倡导的一些环境保护活动,以及一些社区环境整理等活动,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环境保护理念,形成坚实的环境法治观和环境道德观。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做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同时也把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传递给他人,形成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氛围。例如讲一年级 “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整理班级环境或校园环境卫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把环保的观念种植在学生心中,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八、结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采取各种学习资源丰富教育内容,用更丰富、更广博的知识和更科学、更艺术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去培养学生。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改进自身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与教育技术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 2022-08-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142.html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视频资源的应用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