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永文
在黎平县九潮镇赖洞村,有一座修建于清朝同治末年,距今已有147年历史的古桥,桥长15米,宽5米,全桥为木质结构,桥的两头只有一层,中间有两层,为盖小青瓦的歇山式顶,桥内两侧及一头配有美人靠坐板,上方的横装木板彩绘有《三国演义》《岳飞抗金》《杨家将》等相关人物栩栩如生的画像。整座桥朴实无华,造型独特,用料精致,匠心独运,体现了侗族和汉族建造工艺的互补结合。桥头立有一块石碑,称这座桥为“永兴桥”。石碑上刻有序文如下:
盖闻桥梁之设,原以济千万人往来之行宫宇。护阁境之清泰,窃往途等赖洞联处偏僻,曾修片善培植地方。兴桥道上可以通黎下能达古,之为阁寨之肩背,作亘古之桥梁更于其上。关圣宫一座镇守山河,保人安而物阜居民,不致病望行人,亦皆启赖道至咸丰。猖狂□迥禄而交化,每遇春涨桃花及严冬凛冽,壬女叠为坐汉年之冬。祀典临会敬献香鱼,圣宫坟二事但毁宎,属关□乎神人于是□。善心募化亲朋捐资,成美复后先人之旧制,培阁寨为精英,龙仍向福善。兴隆之地尔昌尔炽尔寿,而富可坐而致也宁,犯我境之深幸欤以是为。
同时,石碑还记录有当时修造这座桥的化首头公、头人,以及捐资修造这座桥的73位捐款人的姓名与款额。反映和见证了该村前辈热心公益事业的传统美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这座桥是村中两岸村民来往的百年古桥,又是村民休憩的公共场所。因建筑年代久远,历经风吹雨打、烈日曝晒,许多瓦片破裂,多处梁木腐朽,桥面木板毁损,美人靠坐板破烂不堪。一遇雨天,桥上到处漏雨,古桥腐朽日益加剧,村民们目睹此情此景,对此处即将消失的乡愁文化心急如焚。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村寨建设,今年7月以来,赖洞村“两委”在县总工会的支持下,组织村民捐款投工献料对古桥进行抢修,加盖小青瓦,换掉腐朽梁木,新铺桥面木板,修补美人靠坐板,使百年古桥恢复原貌,修葺一新,保障村民出行的便利与安全,现日夜前来桥上休憩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