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2日

水尾镇:

打造“党支部+乡贤”平台 共绘乡村治理新貌

本报讯 (通讯员 吴燕雯) 近年来,岑巩县水尾镇以乡情为纽带,以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基地,打造“党支部+乡贤”平台,利用乡贤文化添翼乡村振兴,共绘乡村治理新面貌。

建立乡贤台账,挖掘乡贤文化。对全镇乡贤人员进行摸排,包括在外各企事业单位优秀工作者、知识分子等,建立在外乡贤台账。同时通过党支部组织群众推选农村乡贤,主要包括本村道德模范、种植能手、优秀返乡农民工、离退休老干部等。建立各类乡贤台账,邀请在外乡贤为故土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在农村乡贤中成立“乡贤调解室”,担起“乡贤调解员”职责,在化解调和社会矛盾、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有担当、有见识、有能力又自愿扎根基层的新乡贤,将新乡贤培育成“能人”,在乡贤中发展党组织,在党组织中发挥乡贤引领作用。截至目前,统计在外乡贤35人,通过党员大会推举乡贤32人。

讲传统文化,做“有爱”村民。乡贤组织将针对每村的村情村貌、乡土文化、特色产业文化等展开讲堂,推举“古贤”为村民授课,在课堂讲解的同时拉近村民与村的距离,唤醒乡情。譬如“红二军团驻扎地”——大树林村,大树林人生来就接受较多的红色传统教育,他们世代珍惜荣誉,传承英雄精神,敢闯敢干。今年以来,共开展课堂讲解3场。

讲法理情,做“有涵养”村民。乡贤组织在党支部引领下以村级综治中心为阵地成立“乡村调解室”,每村自行邀请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综治办的相关人员作为法律顾问,为村民答疑解惑。设立“道德榜”,展示乡贤先进事迹,以道德感化后人,以党风正村风,以村风促民风,共建乡村和谐新面貌。目前,各村共计开展答疑解惑4场次。

讲产业育知识,做乡村振兴“引路人”。成立“乡村振兴课堂”,邀请省级科技特派员及产业技术人员以相关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座谈的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利用春节返乡等时间邀请乡贤拉“家常”、谈“家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出力献计,以“党支部+乡贤”的结合模式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夯实村集体经济。设立乡贤微信群,向在外乡贤适时发送家乡信息,让他们了解家乡发展动态,吸引他们回乡投资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为家乡培育本土人才。截至目前,各村共开展座谈20余次,吸引3人在家发展产业。

--> 2022-08-22 水尾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158.html 1 打造“党支部+乡贤”平台 共绘乡村治理新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