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 王荣钦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出之后,文言文的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但学生在考试中,文言文部分的得分却不尽人意,以黔东南州2022年高考模拟考试(凯里市为样本)来看,这一部分的平均分只有7.8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认为古文中的知识与自己身处的现实相距太过遥远,缺乏亲切感,缺乏现实意义,学来无用。另一方面,文言文的字词句读等翻译起来让学生感到艰涩难懂、枯燥无味,整篇文章的背诵让学生感到如临大敌、疲惫不堪,于是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古今对照,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中所选古文有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文章所处时代背景、创作目的或许我们已经无法复制,但其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有的甚至还具有一致性。例如《寡人之于国也》是战国中期孟子的一篇论说文,此时各国诸侯争城夺池,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梁惠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孟子就顺势表达他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古为今用的讨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相信很多同学能够感知到孟子“王道”思想中的“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发自然,做到“不滥”“不竭”,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出一辙。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部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天文历法、古代地理、官职制度、风俗礼仪等繁多而复杂。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付出与收获肯定不能成正比,这时就要多采用些方法。记得笔者在讲解“三省六部”各自的职能时,给学生列了一个表格,分别对应现在的所属部门,如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类似于现在的组织部;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古今对照,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从思想上接受文言文,进而喜欢上文言文。
二、注重诵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文章的要义,大声朗读文言文,熟读成诵是文言文特殊的教学要求。有了一定的语感,再结合规律方法,我们破解文言文断句题就可以事半功倍。利用文言虚词断句,句首语气词通常在前面断开,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且夫”;句末语气词通常在它们的后面断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者“也”。文言文不仅文字典雅,而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常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据此我们就得出了另外一个规律,一般在相同位置有相近或相反词语,应当在它们之间断开。
因此,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要加强对文章诵读的重视,在诵读过程中,我们要在读准语句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语义的停顿以及语句中所蕴含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间接的理解文意、体会情感、感受文章意境。
三、分类记忆,积少成多
无论是想提高分数,还是出于对古籍的热爱,读懂文言文都离不开翻译,而翻译的首要原则是“信”,即准确。因此,要想读懂文言文还需要记忆文言词汇。面对《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很多同学反映记不下来,或者是记了没过多久又忘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记忆深刻呢?通过去年笔者对所教学生文言翻译模块得分分析发现,得分较高的学生主要采用的是分类记忆法。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类,如与军事有关的词汇有:伐、袭、克、拔、破、将、引等,这是大范围的分类。而在官职任免这一组词汇中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类,表授予官职的有:征、辟、举、荐、拜等;表罢免官职的有:罢、黜、免、夺等;表提升官职的有:升、擢、拔等。
经过一层一层的分类,词汇得到整合,不仅使得记忆清楚,而且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四、加强训练,学会迁移
有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还需加强文言文阅读的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解题能力。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如采用挖空训练的方式,掌握主要词汇。再过渡到短篇文言文的阅读,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最后利用高考题型进行整篇阅读。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迁移能力,因为高考涉及的重点词汇大部分都来自课文,这时急需唤醒学生的记忆,做到举一反三。如2019年全国II卷中考到的两个翻译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苟”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苟”都是“如果”的意思;“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初中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而第一个“之”的翻译则与《陈涉世家》中的“辍耕之垄上”相同。在训练过程中学会迁移,在知识迁移中巩固知识点,文言文的学习将会效果显著。
文言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基本学习兴趣和正确学习方法而对文言文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学生正常的心理表现。在这时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在文言文教学当中的作用,以培养正确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从未阅读过的文言文时,能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文章当中的重点、难点合理掌握与解决,进而实现自身文言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使得学生能够在文言文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