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2日

如何培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 黎平县第八中学 杨秀营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提出解决了一部分艰苦群众的生活问题,与此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教育问题受到了关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学生存在学习探究意识不强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以此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进入正常学习状态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组织趣味活动

易地扶贫搬迁学生主要生活在农村环境中,其教学水平与教学环境有限,加之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多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致使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为此,在新课堂环境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构建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与实践,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积极合作,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提升数学教学成效。例如,在讲解“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模拟超市购物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顾客、收银员等并在游戏中对购买的物品进行计算,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调动学生探究意识。

二、体验操作过程

培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应精准把握教育契机,引领学生感悟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知识探究欲望,体会数学知识奥妙,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为此教师应对传统权威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空间,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喜好设计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感受与体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思维。例如,在讲解“对称轴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思考与探究,使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思维。

三、创建问题情境

对易地扶贫搬迁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应保证知识内容与生活相关联,基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开展数学课程,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问题不断探索与思考,调动学生探索欲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活课堂生机,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结合留守未成年人实际情况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学校花坛面积铺砖设计,请学生算一算怎样最省钱”,将知识与生活有效关联,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学生纷纷进行花坛面积计算,强化了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在讲解“长方形特征”时,为学生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组探究讨论,学生可以尝试画一画或者摆一摆,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形,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探究讨论,在集思广益的探讨中,了解长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同时为内向的留守未成年人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应组织数学游戏,提升课程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受数学乐趣,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2022-08-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169.html 1 如何培养易地扶贫搬迁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