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8月23日

谈谈易地搬迁留守未成年人一二三

○ 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 张世英

国家对易地搬迁留守未成年人非常重视,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易地搬迁留守未成年人的三点看法。

一、建立一个实在、完善的留守未成年人的爱心团队

在我们易地搬迁学校里,老师不仅是老师,还是他们的第二任父母。无论从学习、生活、心理上都要面面俱到。一个完善的爱心团队不是应付上级的检查,也不是完成工作的一个归档材料,而是真正地把工作落实到位、到个人,我们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关爱留守未成年人,需要大家共担社会责任,这个团队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以前留守未成年人管理主要是学校,但是取得的成效不是很理想,如果学校、政府、非留守未成年人的家长、非留守未成年人,还有监护人一起紧捆绑在一起。这样一个全面的庞大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例如,学校它是提供一个集体教育的平台,能够让孩子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感受集体带来的乐趣、感受学校就是家的温暖,不要让孩子总是感到无助,没有安全感。政府的相关部门就是当地最得力的靠山,可以通过他们大力地宣传法律法规,可让年少无知的未成年人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没有社会的关怀,孩子总是孤独,没有父母的爱护,让他们显得很无奈、茫然。非留守未成年人的家长可以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从侧面可以更好地走进留守未成年人的生活,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把他们无私的爱奉献出来,让留守未成年人感到其实除了父母的爱还有叔叔阿姨的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关心着我们,我们不是孤立的、没有受到排斥。打开留守未成年人那扇紧闭的心门,开心的事能与同伴分享,让伤痛得到安慰。有些话可能他愿意和同伴说也不愿意和家人老师讲,为此比起他们更为信任。

二、责任分明,具体落实到个人,时刻跟踪留守未成年人的变化

很多农村的留守未成年人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而远在他乡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好,却忽视了相依相偎的温暖。因此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未成年人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未成年人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诲,从而出现了留守未成年人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未成年人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像这样学生就必须指定某人长期不断地进行教育、开导、竭力地挽回,了解原因、从各方面做思想工作走上正轨。并认真地记录分析孩子变化情况,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让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坚持长期关注用心取得孩子的信任

我们要长期地关注孩子的发展,俗话说“有舍必有得”,舍得在留守未成年人身上花时间、花精力、花心思。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多听一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因为他们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大量的留守未成年人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母亲外出的留守未成年人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自卑。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心理出现极度的阴影。渴盼爱的眼神被社会忽视,憧憬温暖的心灵被社会凝固,我们应当让孩子走出阴影,维护学生的尊严,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给予留守未成年人应有的关怀与教育。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我们说的话他们才能认真地听、去履行,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 2022-08-23 1 1 黔东南日报 c196234.html 1 谈谈易地搬迁留守未成年人一二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