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板溪九年制学校 张小平
新课标将数学文化放在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文化的融入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因此,探究数学文化的有效融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渗透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文化渗透的过程中,要围绕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为过程与方式要求,为学生设计数学定理、公式、概念教授模式,及数学文化渗透应坚持过程性原则,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完成数学知识深度构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文化。
(二)发展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借助学习环境的构建,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建立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扩阔问题解决思路。
(三)体验式原则
在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以自身感性体验为基础探索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尊重学生体验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为学生构建知识应用体验环境。
二、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凸显数学文化
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式,在开展数学文化的相关教育活动时,加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凸显数学文化,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在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尽可能地将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带到课堂,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并且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下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以圆周率的相关数学史知识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割圆法这一古老的计算圆周率的方式,并且为学生介绍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经历。在教师带来的立体化学习素材影响下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并且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理解圆的相关知识概念。
2.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探索中,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时候,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以此来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通常教师以数学文化知识点作为引导线,再采用灵活的策略将数学文化更好地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重难点知识进行设问,如“为什么要研究勾股定理?哪些图形与勾股定理相符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勾股定理证明?勾股定理的知识能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再让学生结合相关的数学文化展开课堂探索,并紧密结合重难点知识,积极开展层层递进探究。通过紧密结合重难点知识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坚持从浅处着眼、从易处入手,以数学文化来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逐步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3.充分利用数学文化史,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
数学学科中包含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即数学学科也具有它自身的发展历史,从而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数学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向学生介绍一些面对生活中挫折和困难也不放弃追梦的数学家的故事,鼓励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
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数学课本上会有一大段的阅读材料,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点,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材料来缓解课堂压力。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材料都需要提到,恰当场合恰当处理。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遥遥领先。还可以补充有关数学家杨辉的相关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如果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看或者是直接忽略就很不好,会失去一次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机会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机会。
三、总结
数学文化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将数学文化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文化为指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文化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