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板溪九年制学校 刘平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的技能,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作为增强身体素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受教群体是正处于认知转型的青少年,由以知识与技能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构建遭到质疑,将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关键点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一、终身体育的概念
初中体育教学在不断与教学创新理念融合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以体育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方向,再将终身体育思想融入其中,终身体育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体育健康,也能够让学生找到正确的终身体育锻炼方向,从而将终身体育思想进行自然延伸,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环境中获得体育技能以及体育创新理念。逐渐在丰富生活的同时形成体育意识的转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初中体育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核心话题,也是五育的重要板块。具体而言,首先,加快全民运动的落实。其次,从学科角度而言,提升教学质量。再次,促进体育素养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体育运动技能,塑造积极乐观的体育品质,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校教学水平要面临中考的检验,体育运动以帮助学生通过中考的检验来学习为主要教学目的。在初中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多以中考体育测试的项目为主要训练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正在成为一种运动负担,学生没有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结合上述,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并还没有真正完全承担起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任务。
四、策略与措施
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完成热身活动,然后同学们自主选择体育器材展开锻炼活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课程来帮助学生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例如,有些同学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但是一直没有对篮球技巧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视频来让同学们通过模仿专业人士的动作来提高篮球技巧。教师还可以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趣味篮球技巧训练,如让同学们练习两人接力传球,两个同学边跑边互相传递3个篮球,训练同学们在跑动中准确传球的能力。除了篮球,教师还可以开展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技术教学,让同学们在趣体育教学中收获运动技能。
2.改善教法,优化认知
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正不断革新,优化学生体育认知,帮助他们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选择,减少灌输式教育造成的问题,让同学们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拓展性讲授体育知识,让学生具备较好的体育意识
在展开知识教育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多多向学生拓展性讲授体育知识,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这样的教育形式引导下,逐渐地认识体育知识,逐渐地加深对体育知识的体会和了解,以使得学生因此逐渐地形成较好的体育意识。
4.因材施教
学生是否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且稳定的兴趣,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不能参与和愿不愿意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特征和兴趣取向,不宜采取硬性要求的策略,给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及控制自己训练量的空间。这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非常关键。
5.创新运动形式
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教师除了驱动学生参与到运动环节之中外,还应切实向学生提供于生活环境中开展运动活动的有效方法,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开展运动实践,为其终身运动意识的保持提供重要保障。为此,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对运动活动形式进行创新,赋予其生活化的价值,真正使学生在生活运动模式下掌握生活环境中的运动实践方法。
6.充分利用资源
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又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果学校坐落于海边,学校可以利用海边资源,让学生利用游泳、皮艇、帆船等进行水上运动;如果学校坐落在山区上,可充分利用山区现有的便利条件,进行野营、登山等户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课外活动风险较高,在运动过程中学校一定要格外注意学生的安全。
7.建立终身体育教育的监管机构
学校可以针对目前体育教学的不足,建立终身体育教育的监管机构,这个机构主要的成员要有学校的老师和班级中的同学,全方面地针对学校的体育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例如,之前有一个学生身体不是很好,经过一个学习的锻炼和学习,现在的身体素质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虽然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需要在评价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身体情况最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进行最终的评价。
五、总结
为了能够让初中生树立起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