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赵颖轩 张显斌)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面临的“耕地闲置、成本过高、效益不高、产销不畅”难题,三穗县通过土地代管、物资代购、农机代耕、产品代销的“土地托管服务”,实现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土地代管,解决“耕地闲置”问题。针对外出务工、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农户的土地,探索建立闲置土地机构代管服务模式,通过出租、入股、转让、转包、互换等流转形式,将土地委托职业农民、种植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机构进行代管,提供耕、种、防、收等“全托管+半托管”服务,解决闲置土地撂荒问题。同时,组建农资农技、农事综合、无人机植保等多支专业服务队,提升托管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全县通过土地代管模式帮助601户外出务工、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农户代管土地,盘活闲置耕地1004.24亩。
物资代购,解决“成本过高”问题。建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由县供销社牵头,合作社、信用社联动,开展全县农资需求大摸排、大整合行动,按照“低价团购”的市场原则,选定优良农资企业对接合作,采取批量订单代购方式统一采购有机肥、农药、农具、种子、薄膜、果袋等农用物资,压低市场价格。同时,依托贵州省“信贷直通车”这一惠企政策为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大户提供助农贷款资金支持,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成本高、无资金等问题。今年以来,县供销社为专业合作社、农户集中代购供应肥料、农药等物资1389吨,价值598万余元,综合采购价格较市场价格低了7.56%,帮助农户节省农资采购资金47万余元。
农机代耕,解决“效益不高”问题。坚持公益化扶持、社会化服务、企业化运作的原则,成立三穗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算账对比、典型示范等有效形式,引导农户带头组建机耕、机插、机收等农机服务组织14个,为各大坝区及“不会干、干不动、不愿干”的农户提供个性化的代耕、代种服务,大幅提升了耕种效益。
同时,对机耕、机收、植保等各环节服务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实行统一价格,确保托管服务效果。今年以来,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坝区连片农耕作业5000余亩,产生经济效益100万余元。全县14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地机耕、机插托管、无人机植保等服务面积1.43万亩,服务农户3000余户。
产品代销,解决“产销不畅”问题。充分发挥农产品产销对接专班作用,用好“农校、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机制和“832”平台资源,抢抓佛山、华侨城等东西部协作契机,组织金禾惠实业公司、林业生态公司和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市场主体,通过本土直销、跨域联销、网络营销等形式,大力开展农产品代销行动,解决农产品“产销不畅”问题。如,近期三穗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组织30余位本地流量网红,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户代销黄桃、李子共计6.6万公斤。1月至7月,全县共销售各类农产品17527吨,销售额29967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电商销售农产品1530余万元,同比增长195%。
(备注:1亩=0.0667公顷)